南国都市报7月8日讯(记者 王康景)“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长得比较高,自家的孩子看上去比较瘦小似乎生长得很慢,就非常着急、焦虑,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平时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可以初步评估,如果不放心可以到医院进行正确的判断。”7月6日上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大厅,2025年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海口站)现场,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方团育进行科普时强调了科学看待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当天活动现场,多种科普义诊内容吸引了不少带娃的家长,有的家长带娃在测量身高,有的排起长队让孩子接受骨龄测试,还有的围在生长发育评估咨询台前进行仔细咨询。
“来看孩子性早熟问题的越来越多,60%的家长对孩子身高感到焦虑……”方团育表示,这些问题在门诊上常见,但是家长首先要客观科学认知孩子“矮小”的问题,包括影响身高的因素、怎么界定孩子是否真的存在生长发育迟缓?如何不错过最佳干预时间等。
方团育说,孩子身高有约60~70%受遗传因素影响,有30~40%受后天因素影响。后天因素中又包括了营养、运动、睡眠、生长环境、疾病(如甲状腺、骨骼疾病,生长激素缺乏症)等。
家长在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讯号”来关注孩子是否存在“矮小症”,比如孩子两三年不换裤子、孩子总是坐在第一排、幼儿园或班级里身高倒数1~3名、家族中有身材矮小者、身高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当出现这些情况后,不要擅自认定孩子患有矮小症而盲目给孩子使用保健品等药物,要经过详细的检查才决定资料。”方团育说,比如孩子父母身高本身就比较矮小,不应该盲目盼望自己孩子要长得高大,有时候孩子看上去比同龄孩子矮小,但也属于正常生长发育范畴。
他还提醒,家长们对孩子做好身高管理,每三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做好记录,若发现孩子身高出现异常,要及时做好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不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运动(适当运动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保障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及情绪上的调整,若身高增长速度还是异常,就要及时带来专科门诊就诊,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用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临床应用至今已有30余年,现有数据表明生长激素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