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保亭红毛丹:山里小红果产业大引擎~~~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亭红毛丹:山里小红果产业大引擎

这颗果凭什么红?

  商户在保亭火红丰收一条街直播卖红毛丹。

  游客在保亭火红丰收一条街集章兑换红毛丹文创。

  (图片均来源:保亭融媒体)

  “这趟不仅体验了黎锦编织技艺,还品尝到了清甜多汁的红毛丹,带回去的不只是果子,更是保亭的味道和故事。”近日,福建游客钟女士踏上了返程的飞机,在她的行李箱里,除了黎锦文创产品,还塞满了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丹基地摘下的红毛丹,以及印有“红丹丹”IP的冰箱贴和钩织玩偶。

  红毛丹,又名毛荔枝,素有“热带果王”之称,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保亭被誉为“中国红毛丹之乡”,这里的红毛丹年产值超5.8亿元,早已从单纯的农产品,蜕变为支撑当地经济的“甜蜜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在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落地建设的重要节点,保亭顺势推出“中欧红丹丹”全新形象,进一步强化“红丹丹”IP品牌在中外文化交流、绿色经济合作中的桥梁作用。从“山货”到“尖货”,再到跨越国界的文化IP,保亭红毛丹是如何步步跃升的呢?

  □南国都市报 记者 胡丽齐

  从尝鲜到“打卡”

  红毛丹农文旅融合点燃保亭暑期热

  “老师,红毛丹的核能种出小树苗吗?”在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学生张墨冉举着刚摘下的红毛丹问农技员。保亭的热带水果研学之旅中,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生态实践等方式系统认识热带果树、水果,让暑假充实又有趣。

  研学基地的热闹只是保亭红毛丹农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7月11日,2025年保亭红毛丹火红丰收季在火红丰收一条街火热启幕:农户们的摊位前,尝鲜的游客排起长队;黎族阿哥阿妹载歌载舞,将丰收的喜悦融入曲调;“红丹丹”IP文创产品全新登场,5大品类12款创意冰箱贴及钩织玩偶被争相抢购……一场集水果盛宴、文化体验、趣味互动于一体的夏日狂欢在保亭激情上演。

  在文创区,来自海口的游客陈女士正忙着集章,集齐6个章能兑换红毛丹限定文创。美食区里,“红毛丹啵啵杯”“老盐红毛丹”成了打卡热选。一时间,“潮玩保亭”成了网络社交平台热词。

  “潮玩保亭”热度还在持续发酵。以“红动保亭 丹享健康”为主题的2025年大地流彩·海南和美乡村椰乡农耕健康跑(保亭站),将于7月26日在响水镇合口村鸣枪开跑,不少家庭与跑步爱好者已抢先锁定名额,满怀期待在雨林风光里畅快奔跑,再钻进果园亲手摘下清甜的红毛丹。

  2016年,“保亭红毛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1年被评为“保亭柒鲜”之首;2022年纳入农业农村部精品农业品牌培育计划;2025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保亭红毛丹不仅在本地打响了特色品牌,还逐步向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大城市拓展市场。

  从愁销到抢手货

  品质是红毛丹畅销各地的筹码

  为何保亭的红毛丹如此受市场青睐?

  “当然是我们的果品质好了!果实饱满圆润,肉质脆爽,口感清甜,让人回味无穷。”加茂镇种植户黄雪香边采摘红毛丹,边自信地说。她告诉记者,以前红毛丹一斤卖两三元还愁销,现在一到红毛丹上市的季节,收购商追着下单,红毛丹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品质升级是破局的关键。1960年从马来西亚引种红毛丹成功后,保亭联合科研机构持续攻关,育成保研5号、6号、7号等优良品种。其中“保研7号”因果实饱满、肉质脆甜、高产稳产,成为市场宠儿。目前,保亭原有产能低的红毛丹品种已基本完成换冠改良,新优品种全面覆盖,极大地提高了红毛丹的产量和品质。

  “县里经常组织培训,专家直接到果地里教我们科学施肥、控产提质,只有果子品质上去了,才能撑起这么火的品牌。”在三道镇种植300亩红毛丹的林梦胜告诉记者,他的基地不仅果子畅销,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岗位。

  “标准化种植才能让好的品种结出好果子。”保亭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良介绍,近年来,保亭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特色农业,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让红毛丹从“本地鲜”变身“全国俏”。“去年,红毛丹刚上市时,销售单价为10-18元/斤,较2023年同期上涨2-4元/斤,市场价值稳步提升。”他说。

  此外,在保亭,农旅文深度融合还让果园变“研学采摘基地”,让果农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红毛丹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如今,保亭红毛丹种植面积达5.1万亩,总产量3.22万吨,总产值突破5.8亿元,惠及6600余户农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农业经济的高效增长点。从“山货”到“尖货”,这颗小红果,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从农产品到文化IP

  市场拉动+文化推动+政府托举协同作用

  从传统农业到文旅盛宴,保亭红毛丹的蜕变,生动诠释了特色农产品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保亭红毛丹能升级为文化IP,源于市场需求牵引、文化赋能激活、政府规划推动三重力量的协同作用。”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唐建荣解析道。以文化赋能为例,单纯的果实缺乏温度,而保亭通过持续举办红毛丹丰收季,将黎族苗族的民俗歌舞、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红毛丹从“能吃的农产品”转变为“可感知的文化载体”。

  “特别是‘中欧红丹丹’新形象的推出,赋予其‘中外文化交流’的属性,使其从地方特产跃升为有故事、有情感的文化符号,这是IP升级的关键一步。”唐建荣补充,正是这三重力量形成合力——市场拉动、文化推动、政府托举,才让红毛丹实现了从农产品到文化IP的跨越。

  据了解,保亭正加速红毛丹文创IP的商业化落地,通过授权企业开发IP产品,推动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同时,引进保鲜技术突破运输瓶颈,推进海关注册备案拓展海外市场,在规模化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提档升级。

  “未来,保亭可以结合黎锦、苗银等非遗元素,开发‘红丹丹’主题文化剧情和数字藏品,强化情感共鸣。”谈及深化IP发展,唐建荣建议,可以借力中欧合作区,推动IP与欧盟绿色标准对接,开发有机深加工产品,打开欧洲中高端市场。“另外,还可以构建‘线上云展+线下体验’双循环,利用VR技术实现‘云端采摘’,突破地域限制。”

  品牌建设之路

  产业规模

  1960年保亭从马来西亚引进试种红毛丹

  育成保研5号、6号、7号等优良品种

  保亭红毛丹以“保研7号”为核心品种

  目前,保亭红毛丹种植面积

  达5.1万亩

  总产量3.22万吨

  总产值破5.8亿元

  惠及6600余户农民

  品牌“头衔”

  2016年,“保亭红毛丹”获得 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8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021年,被评为“保亭柒鲜”之首

  2022年,纳入农业农村部精品农业品牌培育计划

  2025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保亭红毛丹:山里小红果产业大引擎~~~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防御台风“韦帕”
   第003版:海南“村VA” 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
   第004版:关注2025海口中小学招生
   第006版:南国产经
   第007版:南国观察
   第008版:生活通
这颗果凭什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