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热浪席卷海南岛,中南部山区雨林腹地常年22℃的“冷源”,为城市降温提供了天然灵感。随着《海南省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的出台,海口、三亚、儋州、澄迈四市县启动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已谋划试点项目20个,计划今年完成11个,其中海口友谊国贸城、三亚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建成项目已收获良好社会反响。这是记者7月24日在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召开“清凉城市”建设企业座谈会上了解到的。一场将“开着空调的城市”从理想照进现实的实践,正在这个美丽的海岛徐徐展开。
□南国都市报记者 叶长文
清凉图谱 试点市县的降温实践
海口聚焦公共空间、生态修复、新区规划等领域,推进6个具体应用场景的试点项目。友谊国贸城、国贸路天桥等公共空间类项目已部分完工,市民在烈日下过街时,有了遮阳避雨的港湾;江东新区起步区的规划中,通风廊道与建筑布局的科学设计,让新区从诞生之初就自带“降温基因”,目前建筑主体完工,预计今年10月份投入运营;南渡江河口段的生态修复,则让河流这个天然“冷源”持续释放清凉能量,目前项目整体建设进度达到70%。
三亚的海棠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清澈的河水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通过蒸发降温调节着周边区域的气候;崖州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及站前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完成57%,改造后的广场将以更通透的布局迎接往来旅客;国际免税城三期、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与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三亚动车站站前广场、亚龙湾和海棠湾滨海酒店带绿道连通项目等6个试点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
儋州的环湾新城是试点核心区,总投资2.52亿元的环新英湾邻里中心基本完工,成为居民纳凉休憩的新去处;环湾通海大道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80%,宽阔的道路搭配两侧浓密的绿植,形成了天然的通风走廊;白马井动车站“风雨连廊”有序推进,未来旅客出站即可无缝衔接遮阴通道,告别日晒雨淋。
澄迈县在老城区域选取了漓岛音乐节永久场地、老城科技新城产业园区文体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和内湾外海生态环境治理与特色文旅融合发展EOD项目,申报“清凉城市”试点项目,前两个项目已完成征地工作,第三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所有项目建成后,将让更多人在舒适环境中享受“清凉”成果。
专家视角 科学规划与本土智慧的平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海南的清凉城市建设绝非简单的工程堆砌,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方案。“我们先对全省的风光、地形热环境开展系统模拟,精准识别热岛效应明显的区域,再因地制宜提出冷源空间防御、建筑模式优化等策略。”这套包含24项措施、74个工具的体系,既考虑了短期降温需求,更着眼长期气候适应——例如在台风高发区,所有清凉设施都必须提前进行风雨灾害模拟测试,确保安全与功能兼备。
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林光明强调政府与企业的协同角色,政府搭建舞台,负责顶层设计和公共项目建设;企业则是主角,通过在商业区、景区植入清凉设施,既能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又能获得品牌溢价。
同样地处热带的新加坡正持续建设“花园城市”,兴建有盖的空间,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思路。但业内人士提醒,海南不能照搬新加坡经验。“新加坡的屋顶绿化虽好,但海南台风频发,养护成本过高。”这种本土意识,正是海南“降温工具箱”的核心逻辑——五源河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三亚西河的通风廊道拓宽,都是“借自然之势”的生动实践。
企业声音 资本参与的信心与路径
中源绿蓝低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友林对清凉城市的商业价值充满信心:“这并非是一个没有经济收益的项目,而是能与商业项目结合的共赢工程。”他建议采用特许经营权、能源合同管理等模式,让社会资本发挥效率优势。“比如我们在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园区用能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示范样本。”
企业最关心的投资回报机制,在实践中已现雏形。林光明观察到,当企业看到清凉项目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参与热情自然高涨。“从过去的一些点和一些面扩展到更大层面,企业参与过程也增加了后续投入的信心。他们看到的商业效果,包括清凉项目和非清凉项目,会给企业带来大量品牌溢价和经济价值。”
林光明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触达更多居民,居民是“清凉城市”项目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宣传员,同时也会贡献智慧。因为居民们会提出很好的设想,如何实施以便更好地服务社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挑战与展望 从试点到普及的跨越
尽管试点成效显著,难题依然存在。相关企业项目负责人坦言,生态冷源保护与土地开发的平衡、清凉设施的后期维护资金来源,仍是需要破解的课题。
根据《海南省“清凉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部署,试点推进阶段原则上将在2026年底前完成。未来,各试点项目在陆续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省“清凉城市”建设的“试验台”和“展示窗”,为全域推广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板。
林光明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居民参与。我认为这对海南未来推动清凉城市而言,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久久为功。特别是在海南自贸港封关之后,整个城市会更具海南特色和热带岛屿特色。”
从海口友谊国贸城的遮阳连廊到三亚海棠河的碧波荡漾,从儋州环湾新城的邻里中心到规划中的澄迈产业园区,海南的清凉城市建设正在书写热带海岛的降温答案。正如林光明所言:“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人们冬天到海南过冬,大家夏天也可以到海南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