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比赛,究竟看什么?记者采访到组委会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竞技赛中,人形机器人运动员将在田径、足球、自由体操等传统体育项目中展现力量、速度与柔韧性。这些项目着重考察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
表演赛包括单机舞蹈、群体舞蹈、武术、灵机一动。这些项目着重考察人形机器人的全身实时协同控制和群体协同等能力。场景赛则聚焦工厂、医院、酒店等实际场景,检验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功能性与适应性。
“看机器人运动会,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承认它的不完美。”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北奥集团董事长赵东伟表示,现在机器人个体的运动控制能力,可能相当于3至5岁的孩童,甚至还比不上。如果细心观察舞蹈、武术等比赛,机器人上半身和下半身还难以同时协调运动。这些动作对机器人关节的自由度、传感灵敏、大脑决策等要求极高,但目前机器人还没有进步到那个程度。
“跑得不稳摔倒,能爬起来接着跑,就是进步。”赵东伟认为,新生事物在进步之中,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北京举办这次运动会,就是希望让大家能够看到机器人不断完善、进步,并达到新高度的过程。
(综合运动会官网、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