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是个大忙人。”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珊瑚宫殿社区居民张秉裕的眼中,“老丁”热心、认真,乐于助人,虽年逾古稀却依旧活力四射,是社区里当之无愧的教育先锋。
张秉裕口中的“老丁”,是丁建平。初见丁建平,他精神矍铄,谈吐间充满热情与活力。作为一名拥有5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他身兼珊瑚宫殿社区老年教育学校副校长、“候鸟”退役军人号角志愿服务中队中队长等多个职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奉献不停”的信念,在这片社区教育的舞台上,绽放着独特光彩。当被问及为何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仍选择操劳忙碌时,丁建平说:“党员的身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责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想多为社区、为大家做点事。”
□南国都市报记者 林师堂
敏锐捕捉需求
让社区老年教育学校从无到有
陵水珊瑚宫殿社区是一个拥有19301户、近5万人口的大型“候鸟”社区。2019年,丁建平刚到珊瑚宫殿社区不久,就敏锐地发现这里的“候鸟”人才济济,而老人们对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格外强烈。“这么多有能力、有热情的退休人士,还有一群想充实生活的老人,为啥不办个老年学校呢?”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与其志同道合的其他4位业主,一起敲开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大门。
在社区老年教育学校,丁建平是学员们信赖的副校长。他深知老年人对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积极协调资源,丰富课程设置,从智能手机使用到书法绘画,从健康养生到红色故事分享,课程涵盖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很多‘候鸟’老人来到这里,远离了原来的生活圈,老年学校就是他们的新家园。”丁建平说,看到老人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相互交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熟悉丁建平的人都知道,这位精神饱满的社区老年教育学校“大管家”,其实身患肠癌多年。但他对工作的热情,丝毫没被病痛消磨。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安排课程、协调场地、关心学员,哪里有需要,身影就出现在哪里。这一坚持,就是整整5年。
学校的联欢会、春晚、节庆演出,以及慰问地方和部队的活动,他都要全程参与,从策划、编导到排练、搭台,亲力亲为。
“有一次春晚排练,学员平均年龄65岁,有人练歌过程中晕倒,大家立刻围上去救助,那场景一辈子忘不了。”丁建平说起这些,眼里闪着光。正是这份凝聚力,让社区老年教育学校辐射带动出12个合唱、舞蹈、太极等活动团队,整个社区都洋溢着终身学习的活力。
在丁建平和团队的努力下,社区老年教育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这所从零起步的社区老年教育学校已发展到24个专业、46名教师和1500多名学员,成为老人们名副其实的“新家园”。
智能手机课上,老人们学会了视频通话,笑着说“能随时看见远方的孙子了”;书法绘画班里,笔墨飘香间藏着晚年的雅致;红色故事分享会上,一段段历史被重温,爱国情怀在交流中升温……“课程得跟着大家的需求走,”丁建平说,看到大家很满足,再累也值。
从偶然相遇
到千人合唱的“风景线”
丁建平的教育热情延伸到了社区,他和广场合唱团的缘分,始于2018年的一次散步。当时,社区里一个几十人的小合唱团正在唱歌,有着“文艺兵”经历的他主动上前交流,被大家邀请担任指挥。“没想到一上手就没停下来。”丁建平笑着说。后来,这个小团队正式成立为广场合唱团,也是陵水文化艺术协会下属的艺术团,丁建平身兼副会长、团长和乐队指挥,是团队的主心骨。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丁建平下了不少功夫:从现场逐句教歌,到专门培养骨干推广到广场;从只唱“红歌”,到拓展歌曲范围涵盖经典老歌、抒情曲目;从日常合唱,到组织骨干开展演出……如今,每天晚上的社区广场都热闹非凡,上千人跟随他的指挥放声歌唱,甚至周边村庄的百姓都驱车赶来。“每周一到周六的活动内容都会提前规划,谁指挥、谁伴奏、唱什么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在他的打理下,合唱团成了社区最亮眼的风景。
除了组团合唱,丁建平的教育热情,早已跳出社区老年教育学校的围墙,投入到社会志愿服务中。他带着师生走进陵水三才镇“王伟”希望小学、红军小学、陵水中学等,手把手教孩子们跳新疆舞、播音朗诵、诗词歌赋、书法。“看着孩子们从什么都不会,到能上台演出,还在县里比赛获奖,这比我自己拿奖还高兴。”丁建平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慰问11位“候鸟”高级人才、40余名教师,看望7位留守教师,联系医院为280位教师和65岁以上老学员免费体检……老年教育学校做的这些事看似琐碎,却像一股股暖流,让大家参与的劲头更足了。老年教育学校里的事,无论大小,都不少了丁建平的身影,送温暖、支教、捐书捐款……他乐在其中。
丁建平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始终坚持无偿服务。社区里谁家顶棚漏了、地漏堵了,他拿起工具就上门帮忙;甚至有邻居的宠物狗生病,他也二话不说帮忙送医。“党员就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丁建平的话朴实有力,能为大家做点事,他心里很踏实。
以学习为笔
书写社区奉献的“不老传奇”
在陵水珊瑚宫殿社区,丁建平是个“停不下来”的人。他每天坚持学习一小时,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余年;他带领退役军人服务队守护社区,让“军魂”在志愿服务中闪光;他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学校荣获国家级荣誉,用行动诠释“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奉献不停”。这位老党员的故事,早已成为社区里最动人的风景。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窗,丁建平已坐在书桌前,有时捧着英语书逐句研读,有时对着手机琢磨新功能,有时提笔练习书法绘画。“每天必须学够一小时,”他笑着说,“社区里有不少老党员、老专家,不学点东西,怎么跟他们聊到一块儿去?”
正是这股学习劲,让他总能精准抓住大家的需求。为了组织好创新文艺活动,他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为了做好社区教育,他主动参加省、县各级培训班,甚至走进学校向校长、专家请教。从行政管理人员到专业社区教育管理者,他的转型之路,铺满了厚厚的学习笔记。“学习不是任务,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穿上志愿服务红马甲,丁建平又多了一个身份——“候鸟”退役军人号角志愿服务中队中队长。这支以27名退役军人为主力的队伍,是社区里的“活雷锋”,春节前帮物业大扫除,节后清理海滩炮屑,常年整治小区卫生、巡查安全,每年雷打不动去海边捡垃圾。
“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丁建平的话掷地有声。独居老人需要帮助,他都会第一时间上门。他还敞开怀抱欢迎所有爱心人士加入,“服务社区,人越多越好”。在他的带领下,服务队成了社区信任的“守护者”,部队的优良作风在这里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陵水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候鸟”退役军人旅居,陵水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资源优势,筹建了3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丁建平所在的“候鸟”退役军人号角志愿服务中队便是其中之一,为社区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生命力”。
丁建平的付出,早已结出累累硕果。他参与创办的珊瑚宫殿社区老年教育学校,2022年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3和2024年更在国家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示中拿下18个奖项……这些荣誉,是对他多年辛劳的最佳注解。
如今,他依旧每天穿梭在学校、广场和居民楼之间,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总说,“能为社区老年教育出力,充实又自豪。”谈及未来,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会一直走下去。
这位七旬老人,用学习点亮服务之路,用奉献温暖社区邻里。在珊瑚宫殿社区,丁建平的“不老传奇”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