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8月30日讯(记者 孙春丽 实习生 蔡明珊 文/图)“要是爸爸还在,看到这张录取通知书,肯定会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手里攥着上海电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渊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眶却亮得像盛着星光。这个刚经历过家庭重创的少年,以686分的高考成绩,不仅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更替两年前遗憾离世的父亲,见证了这份迟来的“成绩单”。
时间回到2022年国庆,当全国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氛围中时,高二学生王渊的世界却骤然崩塌——与癌症抗争3年多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爸爸刚开始出现症状时,家里还能靠着积蓄支撑治疗,可后来病情反复,光是化疗和靶向药就花光了所有钱。”王渊低声回忆,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不仅耗尽多年积蓄,还卖掉了海口的房子,“那房子还背着房贷,卖完后剩下的钱没多少,前前后后算下来,治疗费总共花了几十万元。”父亲走后,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只留下满是牵挂的叮嘱:“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活出个样来。”这句话,成了王渊往后无数个夜晚挑灯夜读的动力。
父亲离世后,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肩上。为了撑起这个家,母亲在海南大学找了份保洁工作,每天从清晨开始忙碌,穿梭在教学楼和办公楼之间打扫卫生,每月工资只有2000元。“妈妈回家后总说不累,但我看到她手上的茧子和偷偷揉腰的动作,就知道她有多辛苦。”王渊心疼母亲,只要赶上周末或寒暑假,就主动接过照顾爷爷奶奶的担子——爷爷是退休老教师,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却要同时承担全家人的生活开销,还要应付自己和奶奶的医药费。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常年受高血压困扰,奶奶还患有轻度老年痴呆,时常记不清事情,王渊每天都会按时提醒他们吃药,帮奶奶梳头发、陪爷爷聊天,还学着做简单的家常菜,让母亲能多歇一会儿。
除了照顾老人,妹妹的学业也让这个家庭压力倍增。“每次交学费时,妈妈都会提前好几个月攒钱,有时候还要跟亲戚借一点。”王渊看在眼里,从高一开始就再没主动要过新衣服,文具用旧了就修补着继续用,“能省一点是一点,不想再给家里添负担。”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母亲却从没想过让兄妹俩放弃学业,她常说:“咱们家穷,但不能穷教育,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你们好好读书,妈再累也值。”
这份坚持,成了王渊学业上的“助推器”。在北师大海口附属学校的教室里,他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个,课堂上认真记笔记,课后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遇到难题就反复琢磨,直到弄懂为止。高三冲刺阶段,他每天起床背单词、刷习题,晚上12点还在台灯下整理错题本。“有时候累得想放弃,一想到爸爸的叮嘱和妈妈的付出,就觉得不能认输。”正是这份韧劲,让他在今年高考中交出了686分的优异答卷,成功被上海电力大学录取。
如今,距离大学开学越来越近,王渊早已做好了规划。“到了大学,我想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比如图书馆整理书籍、食堂帮忙,既能赚点生活费,也不耽误学习。”他还打算争取奖学金,“专业知识一定要学好,以后想在电力领域做研究,能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出点力。”在他看来,只有自己学业有成,才能真正帮母亲减轻负担,让爷爷奶奶安享晚年,也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需要帮助的准大学生
或想伸援手爱心人士
欢迎报名
需要帮助的高考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报名,以及乐于帮扶逆境学子的爱心人士和企业、社会团体,我们将为你们牵线搭桥:
1.拨打本报热线电话:966123。
2.登录新海南客户端,通过“联系我们”报名。
3.在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