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9月5日讯(记者 贺立樊 韩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于9月3日联合推出微纪录片《寻找“鸽子行动”》,讲述80年前一场营救行动背后的故事。
80年前,1945年8月27日上午,一架运输机飞抵海南八所上空,9名盟军战士从天而降。通过与日军的交涉,他们救出数百名盟军战俘。
80年后,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特邀曾经举办相关图片展览的澳大利亚“鸽子行动”研究者布兰登·沃莱尔,重返海南东方八所,一同寻访“鸽子行动”背后的故事。
在波光粼粼的鱼鳞洲,文史专家讲述盟军战俘被押往东方之前,在太平洋战场的血战经历。80多年前,当全人类面临危机,无数人团结起来,为了和平而奋战。
在百岁老人张仁常的家中,制作团队得知盟军战俘与中国劳工相互扶持的故事。在生死一线、遭受压迫的环境里,他们不分肤色,彼此守望相助。
在八所镇老欧村,乡亲们守护着两名澳大利亚盟军战士之墓。80多年前,他们得到抗日游击队的解救,也得到老欧村乡亲们的照料,那些并肩作战的岁月,至今被铭记。
制作团队跨越地域阻隔,辗转多地实地调研,以澳大利亚研究者布兰登·沃莱尔重访海南为叙事线索,通过寻访幸存劳工、纪念园守护者等感人细节,生动诠释战火中的人性光辉、国际合作精神及海南人民的无私奉献,彰显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时代主题,同时也深刻揭露了二战日寇为掠夺海南岛宝贵资源,残害中国军民和盟军战俘的历史真相。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兴吉认为,“鸽子行动”的核心意义远超军事营救范畴,彰显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情怀与抗争智慧,“‘鸽子行动’及其背后的故事,是证明国际协作价值的历史标本,更是指引当下发展的和平坐标。”
海南省史志学会理事会理事陈立超表示,通过寻找“鸽子行动”,重新研究和宣传这段历史,有助于更多人了解海南军民在抗击日寇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特殊作用,“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关键时期,通过这样的历史事件,能够凝聚大众的力量,增添信心和动力,共建更加美好的海南。”
微纪录片《寻找“鸽子行动”》采用全英文配音及双语字幕形式,融合历史影像、寻访素材与AI动画还原,借助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海南国际传播中心的传播优势,面向海内外推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5日17时,《寻找“鸽子行动”》已被人民网、中国日报客户端、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新网、央视国际在线、环球时报、封面新闻、北京日报等国内60多家媒体转发,并被学习强国总平台首页推荐,#80年前这只鸽子也安全到家了#等相关微博话题登上海口同城热搜榜第一,全网浏览量超173万次。与此同时,相关原创英文稿件还获得美联社、澳联社、新加坡《瓦肯邮报》、意大利ADN Kronos等全球上百家媒体转载,在海内外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作为一名观众,我在观影后更加渴望和平。”来自英国的伊恩·英格利斯表示,《寻找“鸽子行动”》展现盟军战俘与中国军民的守望相助,也展现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