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昌江“爱心妈妈”王如菊 自掏腰包为困境少年做心理疏导~~~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江“爱心妈妈”王如菊 自掏腰包为困境少年做心理疏导

以爱补翼 点亮心灯

  王如菊(右)家访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王如菊(右)。

  王如菊分享教育理念。

  2024年5月,王如菊第一次见到小乐(化名)时,男孩内敛沉默,始终低着头,不肯看她的眼睛。问什么,他都只答“嗯”“好”,最多不超过3个字。彼时,王如菊刚刚报名由海南妇联发起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项目,成为昌江“爱心妈妈”团的一员,来自昌江的小乐是她接触的第一个帮扶对象。南国都市报记者 鲁启兰

  1

  往返海口与昌江

  “爱心妈妈”让抑郁少年重新振作

  自幼被父亲抛弃、与母亲相依为命,11岁时又遭遇母亲入狱服刑,坎坷的成长经历让小乐在初二时患上重度抑郁,初三不得不休学一年调养,又因经济问题中断药物治疗。为情绪所困的小乐一度自残,手上留着一道道伤痕。“因为长期得不到关爱,他觉得他是多余的存在,情绪非常敏感,别人很难走进他的内心。”在听到小乐的故事时,王如菊感触颇深。

  面对这个封闭内心的孩子,王如菊没有着急,她只是轻轻坐在他身边,像邻居阿姨一样聊起家常。从海口到昌江,两百多公里的距离,此后的日子里,家住海口的王如菊不知道往返了多少趟。有时是带小乐去吃顿饭,有时只是陪他走走说说心里话。不见面的日子,电话和微信成了他们之间的桥梁,常常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

  转机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小乐开始主动给王如菊发信息,说说重返学校后的趣事,谈谈学习的烦恼。2024年中考前,王如菊特意赶来为他做心理疏导,还送给他一套从北京带回来的文具,上面印着清华、北大的logo,激励他勇敢追梦。

  考试那几天,王如菊像所有陪考家长一样守在考场外。虽然小乐因为受到休学影响最终与理想高中失之交臂,但在王如菊的鼓励下,他很快振作起来,决定以“往届生”身份在家自学一年,再次向梦想发起冲击。

  2

  点亮一盏心灯

  带孩子们看更远的世界

  王如菊的耐心与智慧,源于她的亲身经历。2017年,当时从事房地产广告工作的她确诊了孕期抑郁症。“那段时间我经常毫无理由地大哭,情绪低落到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为了自救,她开始自学心理学,从搞懂“自己怎么了”开始,一步步深入这门科学的殿堂。如今,王如菊不仅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同时被国家开放大学特聘为家庭教育培训项目讲师,还创办了心理服务机构,转行投身助人事业。

  “其实在帮助这些孩子的时候,我总觉得我是在帮曾经那个身处困境的自己。”王如菊说,“每帮助他们一次,我自己也仿佛被疗愈了一次。”正是这种深刻共情,让她在“爱心妈妈”的公益道路上坚定前行,尽管这份工作没有任何报酬,所有交通、食宿乃至送给孩子的礼物都需要自掏腰包。

  除了小乐,王如菊还帮助过许多困境儿童。在昌江海尾镇家访时,她遇到一个8岁女孩,因为家中房间有限,长期睡在客厅门边,以便半夜给出海归来的爷爷开门。更让她忧心的是,女孩即将进入青春期,却没有独立的休息空间和基本的隐私保护。王如菊心疼却无奈,她及时将情况反映给昌江妇联和民政部门,寻求政策支持。“我们能力有限,但至少可以为他们发声,链接更多资源。”

  在王如菊看来,真正的帮扶不只是物质支持,更是“陪伴、倾听、带他们看到更远的世界”。“爱心妈妈们做的其实都是小事,陪孩子聊聊天、讲讲外面的世界、一起读一本书……但这些瞬间的温暖,也许就能点亮他们心中的一盏灯。”她说,“爱是一个动词,你在付出的同时,自己也会被温暖和治愈。看到孩子在你面前流泪后又绽放笑容的那一刻,你会觉得一切都值了。”

  3

  走上“家长课堂”讲台

  传授沟通技巧与教育理念

  如今的小乐,早已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他变得开朗爱笑,愿意主动表达想法,甚至能在王如菊开展的青少年心理课堂上当众分享观点。2025年中考,他以788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高中。“王阿姨,我的中考分数出来了!”查分当天,他第一时间把成绩截图发给王如菊,语气中满是自豪。更让人欣慰的是,他的母亲已于今年春节前刑满释放,回到了他身边,久违的亲情终于团聚。

  而王如菊也开始走向更广阔的讲台,作为昌江妇联特邀讲师,她在“家长课堂”“家庭教育讲座”中,为基层干部、家长和其他“爱心妈妈”们传授沟通技巧和家庭教育理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互动问答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将科学的养育理念送入黎乡千家万户,用理解与关爱滋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昌江,像王如菊这样的“爱心妈妈”还有很多。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利用业余时间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开展亲情陪伴、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满足微心愿等活动。这些平凡的“她”,用爱与智慧编织成一张张密实的守护网,托起孩子们摇摇欲坠的童年。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王如菊的愿望简单而纯粹,“我没什么远大目标。”她语气真挚地说:“每见到一个孩子,就尽可能陪他走一段,让他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就足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昌江“爱心妈妈”王如菊 自掏腰包为困境少年做心理疏导~~~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自贸港·人物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民生视线
   第006版:民生视线
   第007版:南国+
   第008版:南国关注
   第009版:南国关注
   第010版:南国关注
   第011版: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第012版:南国关注
   第013版:南国健康
   第014版:南国学堂资讯
   第015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6版:生活通
以爱补翼 点亮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