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有哪些看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看点一:火箭有了“新装置”
本次发射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通过使用新型星箭连接和分离装置,有效提升了整流罩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卫星分离安全性,实现了多星可靠有序分离。本次发射采用了火箭和上面级共用惯组技术和复合材料卫星支架,通过多项措施提高了运载能力,以更好满足任务需求。
看点二:卫星进行批量化生产
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由银河航天承担研制。在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里,整星生产线高速运转,配套的太阳翼、电缆等单机产线紧密衔接,流程被精简,单机交付、现场排故“快马加鞭”。“我们正让卫星生产像造汽车一样,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胡照说,批量生产能力将是卫星互联网在未来覆盖全球的关键支撑。
看点三:创新卫星核心技术
对卫星而言,太阳翼就是它的“能源担当”。银河航天太阳翼设计师吴思杰表示,这颗卫星采用轻质、可卷绕、高展收比的全柔性太阳翼,进一步优化了重量和体积。
“它就像一幅能在太空展开的画卷。”吴思杰说,这款太阳翼展开后面积约为一间标准会议室大小,足以为卫星提供大功率能源,在发射时,它能被紧紧卷成“卷轴”贴在卫星主体两侧,直径仅和一个日常使用的保温杯差不多。这种“收缩自如”的特性,不仅减少了太阳翼对卫星体积和重量的占用,还能适配“多星堆叠发射”模式,可降低航天任务成本。
看点四:商业航天助力太空基建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赵亚飞认为,当前,全球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航天领域太空算力、全柔性太阳翼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激发商业航天等各类主体活力,加速星座建设,助力全球通信、6G网络领域的快速发展。
胡照说,未来,依托规模化部署的卫星网络,沙漠、海洋、山区等传统网络盲区将被逐步覆盖。(据新华社 记者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