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1月13日讯(记者 王康景)秋冬换季时节,天气骤变,越来越多人被感冒困扰,其中不少是流感。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二者的病原体是什么?该怎么做好日常防护?就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部主治医师王红霞来解答。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王红霞医生表示,从他们医院最近一周的上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数据来看,流感病人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
王医生介绍,根据疾控部门的监测数据,今年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致病原是H3N2型流感病毒,而普通感冒的病原体80%以上是鼻病毒。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明显的区别,前者会出现更明显的症状,比如反复高烧、体温难以恢复正常,明显的咽喉痛、咳嗽,以及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后者一般体温正常,或仅仅伴有中低热,相对较轻的咽喉不适和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此外,流感发病急,进展快,有的患者发烧仅仅1天就进展到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抽搐,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坏死性脑病、病毒性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这部分患者往往具有遗传基因易感性以及免疫相关疾病、慢性病等高危因素,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尤其是重症流感患者,如果病情进展迅速或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预后不良、救治难度高、遗留严重后遗症等;而普通感冒则进程相对缓和,且一般预后良好,较少合并严重并发症。不过就病程来说,两者大概都需要1到2周才能痊愈。
如何预防流感?
谈到如何预防流感,王医生建议,6个月及以上人群,无特殊禁忌症,都应该接种流感疫苗。王医生说,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5岁以内,尤其是2岁以内的孩子,65岁以上的老人,孕妇,以及有心肺功能不全、哮喘、糖尿病、肝肾等慢性疾病的群体,均属于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未接种流感疫苗的情况下,一旦感染流感病毒,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以及感染后出现重症及并发症风险,既可以避免感染带来的病痛折磨,又可以减少医疗花费。
“除了建议大家及时接种疫苗之外,平常也需要做好手卫生,加强防护,比如勤洗手、在感冒多发季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地,去的话也要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因为口、眼、鼻就是我们的门户器官,病原体通过这些器官进入人体,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黏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感染。”王红霞医生说,此外,保持作息规律、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此增强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