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汉服在传统年俗里感受烟火气、穿梭在庙会中体验春节民俗、驰骋在环岛旅游公路上看沧海月明……今年春节假期,过年方式越发多元,市民走出家门,游客纷至沓来,海南迎来一场火热的旅文消费盛宴。这个假期,你也“龙游四海”了吗?
南国都市报记者 丁文文
家庭出游成主流
“三亚,再会!”西藏游客央金一家结束了春节海南度假之旅,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程的飞机,“慢享海岛生活,这是一个别样的新年!”
今年恰逢春节与藏历新年“相遇”(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是同一天),央金早早地做了决定,带家人来到海南,寻找海岛年味,“习俗虽不同,但年味皆浓。”
游泳、潜水、海钓、尾波冲浪……央金带着俩娃在三亚沉浸式体验了系列水上运动项目,过了把海洋旅游瘾,“好玩,特别刺激!期待来年的海南行!”
综合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来看,今年春节,国内文化游、主题乐园游、避寒游、海岛游等度假类消费火爆。北方纷飞的雪花,南方似锦的繁花,在春节假期形成一场南北互换旅游的“双向奔赴”,家庭出游成为春节旅游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气候宜人的三亚、海口等地成为避寒游热门目的地,受到北方游客欢迎。
飞猪数据显示,携家人出游的国内跟团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6倍,相关包车游、定制游、乐园门票等预订量同比均有10倍以上的增长。
年俗体验受青睐
不论南北,年味是共同主题。新春灯会、舞龙表演、庙会市集、非遗秀场等活动成为游客新春出游的年俗类选择。携程平台上,龙年春节灯会搜索量同比翻倍。
民俗演艺展演、海口万春会、三亚鹿回头新春草坪音乐会、三亚南山撞钟迎新春……今年春节旅游富含年味等多重元素,海南各市县围绕“海岛年味”主题,拿出当地特色的文旅产品,推出文旅体活动超320场,其中民俗非遗活动53场、“村晚”22场,吸引人们来海南感受缤纷多彩的龙年春节。
春节假期,海南省接待游客95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1.27亿元。热辣滚烫的数字背后,是热闹红火的旅文消费场景。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时尚。全省各大博物馆围绕东坡文化、民俗文化,推出“苏轼主题文物展”“龙年文物主题展”等主题展览,吸引大量市民游客逛展过节。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博物馆“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受追捧,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春节出游,人们对年味的追求愈发明显,年俗体验游是家庭游客青睐的旅行方式,包含市集、民俗、非遗、表演等体验在内的“文化游”“民俗游”“乐园游”等最受年轻人的喜爱。
舞龙巡游、欢乐快闪、民乐演艺、海上表演、集章游园、寻迹非遗……在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到处是一片热闹欢快的景象,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更是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年味儿,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观看。
作为新晋5A级旅游景区,天涯海角游览区春节期间也迎来了客流高峰,日均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开启“人从众”模式。
全域旅游人气旺
“在‘东方小桂林’,看到了海南的另一面。”北京游客刘明明和朋友组团走进海南旅投娥仙岭生态文化旅游区,沉浸式领略了喀斯特地貌原始热带雨林,“别有洞天!”
“娥仙岭生态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娥仙岭生态文化旅游区总经理程幻中介绍,“春节期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和优惠措施,同时上新了‘小桂林’游船项目,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春节,“上山下海”旅游受追捧,海南全域旅游格局进一步凸显:东部地区接待游客813.39万人次,同比增长54.1%;中部地区接待游客106.72万人次,同比增长29.9%;西部地区接待游客276.06万人次,同比增长62.6%。
在毛纳村看“村晚”、赏烟花;在牙胡梯田看“海南第一梯田”上空的绝美烟花;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景区中走栈道、赏美景,近距离感受热带雨林的美;在五指山红峡谷文化旅游区漂流享户外运动的刺激……春节期间,五指山民俗文化“大餐”上桌,迎来游客高峰。
“春节假期是拉动内需、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节点。”面对旅文消费市场的火热,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今年春节假期,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生活服务业消费向好,为全年消费市场开了好头,也彰显了内需潜力。同时,各地打造的新型消费集聚区、节庆活动在促进消费方面的效果愈加显著,“文旅+”等跨业态联动的场景大量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市场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