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03月05日 星期二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张远来收藏崖州民歌手抄本逾200万字~~~入选国家级非遗崖州民歌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远来收藏崖州民歌手抄本逾200万字

传唱非遗20年
让乡音声声不息

入选国家级非遗崖州民歌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
张远来教孩子们唱崖州民歌。(资料图)
张远来搜集的崖州民歌手抄本
展示崖州民歌手抄本
扫码看视频

  一间老屋,几把椅子,一支民乐队,一群孩童,位于三亚崖州区保平村的崖州民歌传习所里,时常传出悠扬的歌声。这里是年已77岁的保平村人张远来的常驻地,也是他的精神寄托之所。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张远来作为三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传承人成功入选。

  今年77岁的张远来总是笑容盈盈,目光炯炯,说话和声细语,举止优雅从容,当他撩开嗓子一曲民歌唱起来,婉转而轻盈,亲切而抒情,即使没有听懂歌词的含义,听众还是不免被其优美旋律打动。这就是崖州民歌的魅力,张远来用20年的坚守,述说着家乡情怀。

  □南国都市报记者

  符彩云 文/图

  成长于崖州民歌世家

  收藏手抄本逾200万字

  崖州民歌是海南省地方民歌中比较古老的歌种之一,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流行于三亚崖城以西,乐东沿海等古崖州属地一带。据可查资料考证,已在崖州一带传唱600余年,是研究崖州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解析琼崖文化的“信源密码”。崖州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

  出生于崖州民歌世家的张远来,从小受到崖州民歌的熏陶,崖州民歌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旋律,“我们家世世代代都会唱崖州民歌。”张远来说,2003年开始,他决定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崖城民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中。

  张远来介绍,崖州民歌的创作题材十分丰富,受唐宋诗词和戏剧文学的影响,许多历史文化名著、传奇人物、传奇故事都被改编成了崖州民歌歌本。例如出自《驻春园小史》的《黄玠情歌》,出自《再生缘》的《孟丽君》,出自《西厢记》的《张生歌》等。受唐宋诗词的影响,崖州民歌定架在七言四句,加上词、长短句、三七句、叠音长句的出现,不断丰富了崖州民歌的内容和演唱技巧。

  “接触到这些文化以后,我意识到崖州民歌不是简单的乡村土韵而已。”从那时开始,当时还在五指山市工作的张远来便利用周末时间奔走在各乡村之间,寻找手抄文本,收集、复印或者自掏腰包购买。20年来,张远来搜集的手抄文本已逾200万字。

  “最好的一份手抄本是民国时期的《驻春园小史》,改写为《黄玠情歌》,这份手抄本保存在一位90多岁的老人手上。她和爱人都爱唱歌,年轻时,她的爱人就用心地抄下这本情歌,送给她作为定情之物。在爱人逝世后,这位老人更加爱惜并珍藏着这本手抄本。在我们的沟通下,她最后同意将这本手抄本送予海南省博物馆进行展览。”张远来介绍。

  成立崖州民歌协会传习所

  让民歌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2006年对于张远来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崖州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崖州民歌的里程碑。在这之前,崖州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有了新的跨越,逐渐走向正轨。2004年,在三亚市政府的牵头和张远来等人的协助下,三亚市崖州民歌协会成立,张远来当选协会会长。“这些年,我们以协会名义进行了众多演出和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远来说。

  2016年,在三亚市政府的支持下,崖州民歌传习所建立。关于崖州民歌的节目排练、民间演出、日常培训、文化交流、项目展示等工作都设在这里。

  2017年,崖州民歌传习所“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第67届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在三亚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世界小姐们来到传习所欣赏崖州民歌表演。

  如今,崖州民歌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崖州民歌的发源地之一——保平村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探访地。张远来每天奔走在村里,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候鸟”们总要听张远来唱上一曲,才会尽兴离去。崖州民歌也成了保平村和全国各地的一个连结。“崖州民歌不能以本或首为单位来统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歌。”张远来说,他的心中有很多首歌,家中手抄歌本给了他最早的经典启蒙,看了父亲收藏的《张生歌》,其中一句令他印象深刻:“少年不知自叹言,人生比不得春风,春去明年春又回,人老并无幼回逢。”张远来情不自禁地唱完,这句词的意思是人生短暂,少年要珍惜时光,奋进学习。

  非遗进校园进课堂

  播撒更多年轻“种子”

  “崖州民歌是用琼南地区的汉族方言歌唱,这是一个方言区的产物。由于每个地方的腔调有区别,所以一首歌会有不同地方的乡音特色,内容依然不变。”张远来说,房前屋后,酸豆树下,田间地头,从百姓的一针一线到国家大事,数百年来,崖州民歌取材于生活,语言朴素自然,按场景可分为生产劳动时哼唱消遣的“劳作歌”,闲时独唱自娱的生活歌,男女对唱的情歌,给婴幼儿催眠吟唱的“摇侬歌”等。

  “崖州民歌没有曲谱,因为说话有乐感,所以每个字词对应的方言读音就是谱,情感充沛,自然成调。”张远来说,崖州民歌的演唱形式有歌者触景生情,即兴创作,对歌不停,这也十分考验歌唱者的功力。

  近年来,崖州民歌不断推陈出新,融合新曲风,利用新形式,推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如崖州民歌创新融合歌曲《港门谣》等,更利于传播。

  目前崖州民歌协会这支队伍主要由50多岁以上的歌手组成,要保护传承好崖州民歌,需要培养更多年轻人才。为此,“非遗进校园”应运而生。在张远来和崖州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麦宜斌的组织下,崖州民歌进入了保平小学和港西小学的课堂,为崖州民歌的传承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培养一代又一代学生。

  “孩子们都是崖州民歌的‘种子’。”张远来说,非遗传承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非遗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又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2023年,“非遗文化崖州民歌人才小院”揭牌成立,为非遗人才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人才小院’是在崖州民歌传习所的基础上设立的,目标是培训崖州民歌歌手,崖州民歌还有很多奥妙蕴含其中,还需要推广培训进一步探索领略其魅力。”张远来说。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张远来既开心,又倍感压力。“我打算将收藏的手抄本进行整理展示,希望能让更多人看见、了解、感受崖州民歌的魅力。”张远来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张远来收藏崖州民歌手抄本逾200万字~~~入选国家级非遗崖州民歌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奋楫逐浪自贸港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3版:奋楫逐浪自贸港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4版:奋楫逐浪自贸港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5版:奋楫逐浪自贸港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特别关注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城事播报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城事播报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际新闻
   第014版:南国好彩
   第015版:南国好彩
   第016版:习作
传唱非遗20年 让乡音声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