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春风拂面、细雨润泽的时节,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缅怀先人、感恩生命而涂抹的一幅淡雅水墨画。它不仅仅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更是感悟生命、传承文化、亲近自然的时刻。
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通过“天堂信箱”,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情感和思绪。我们思念故人,警醒生命的重要,愿天堂一切安好。
“天堂信箱”聆听您的来信,听您追思与逝者的珍贵回忆。
亲爱的父亲:
您好!
算起来,你我已分别十八个年头了。
今夜,周遭格外寂静,我现在外地出差,旅店的走廊里空无一人,连灯光都静止了。
这时,您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分别了十八个春秋,您却丝毫没有变老。依旧穿着那件破旧的中山装,带补丁的裤子,脚蹬着老家最常见的敞口布鞋。
您酱色的脸上布满皱纹,唯有双眼依旧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您生于乱世,年少时家境贫寒,随族人远走关东,又在故土躲过日本人的一劫。您白手起家,拉扯着妻子儿女在黄河滩上安家立业。您当过“村官”,尽心尽责;做过小商贩,没日没夜地在异乡奔波。
我记得您从集市回来,坐在土炕上给我变戏法,把花生从手里变出来给我吃;我穿着家里织的花粗布裤子,依偎在您的怀里,听您讲从前的故事;我记得你光着黝黑的脊梁帮乡邻夯土高歌;我记得你弯腰扶犁,扬起长鞭,播种麦子、黄豆和高粱;我记得您用自行车载我到集市上喝绿豆丸子汤;我记得您和乡邻争执而愤怒的脸;我记得您离开我们的时候是多么无奈和不舍……
细雨纷飞,黄花满地。在每一个遭受委屈和磨难的时刻,我都多想跟您说说话啊!
亲爱的父亲,这些年我过得很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从一个普通业务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领导岗位。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外地娶妻生子,落地生根。
老家那高高低低的土房子,如今已变成了绿油油的良田。国家实施了“惠民工程”,将原来位于黄河河道里的村庄都搬迁到了新型社区,解决了老家那种“五年一小淹,十年一大淹”的黄河水患。哥哥姐姐都分到了楼房,南北通透,宽敞明亮。当年您心心念念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早已成为普通人家的标配。
今夜,很安静。许多人都买了纸钱、果品去祭拜自己的亲人。而我仍身在他乡,看着忙碌的人们,忙碌的自己,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念您。
今夜很静,父亲,我只能朝着家乡的方向悼念,我只能在遥远的他乡写一封家书给您。
今夜,您又悄悄地来到我的身边。陪着我静静地回味那些温暖的时光。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徐龙宽
背后的故事
父亲坚强、正直、严厉
让他想亲近父亲又畏惧
来自山东的读者徐龙宽,读到了一封在“天堂信箱”栏目的信件,想起了已故多年的父亲,提笔写下这封饱含深情的天堂信件。
在徐龙宽眼中,父亲坚强、正直、倔强,平日里十分严厉。童年和少年时期,调皮的他被父亲追着满村跑是常有的事,这让他想亲近父亲,又心存畏惧。“现在回头想想,也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期盼吧。”徐龙宽说。
这样的父亲,却会用行动表达对儿子的关切与宽容。徐龙宽回忆起高中的一个暑假,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卖布头,那天天气奇热,外边像个蒸笼,父子俩都中暑了,于是父亲把所有的货品都放在他的自行车上,让儿子骑空车返回。走到村口,父亲还装作兴高采烈的样子,这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
今年的清明快到了,徐龙宽和往年一样,早早联系好哥哥姐姐,约定清明从各地回到家乡,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团聚。这也是一年中,全家人唯一一次大团圆。
(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婧)
天堂
信箱
开启时间
3月21日至4月4日
投递方式
1.关注南国都市报微信公众号(ngdsb966123)、南海网微信公众号(hinews0898)、新海南微信公众号(tmp_605326015),私信留言:“天堂信箱投稿+信件内容+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也可语音留言;
2.请将信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15108971205@163.com;
3.信件邮寄至:海口市金盘路30号海南日报10楼海南省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访中心(邮编:570216,信封上注明“天堂信箱”);
4.热线:966123。
征文要求
文字作品800字以内,内容真实,音频作品在3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