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锦元素岛服,爱了!”“鹤舞九天沉香文创礼盒,唯美!”“巨型椰雕花瓶,震撼!”首次亮相消博会的海南国货潮品馆内,来自海南的近千款非遗国货潮品汇聚一堂,既有非遗老字号,也有国潮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当海岛风邂逅国潮热,一种全新的海南非遗时尚潮流正在第四届消博会上绽放出别样火花。南国都市报记者 丁文文/文 李庆芳/图
领略“海岛风”
在消博会,领略“海岛风”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欢迎你到黎寨来……”一曲音色悠扬,婉转动听的黎族非遗鼻箫演奏,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流连在消博会1号馆的海南国货潮品馆前。纺、染、织、绣……展馆一旁,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展示海南非遗魅力。
“还未步入海南国货潮品馆便感受到了海岛风。”展馆前,来往观众被一对高2.2米的巨型椰雕花瓶吸引,“第一次见这么高的椰雕花瓶,必须打卡。”
这对椰雕花瓶由海南省级非遗椰雕工艺传承人符史琼历时4年制作,主体图案体现了海南的自然风光和海南人民的美好生活。
黎锦、椰雕、沉香,不仅吸收了传统纹样风格,还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国潮元素,一件件“土生土长”且“潮”味十足的文创产品在海南国货潮品馆铺陈开来。不仅让观众领略到扑面而来的“海岛风”,还能近距离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坚持与热爱。
“今年是龙年,结合龙元素,做了这把椰雕镇尺。”海南椰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柯秋枫在现场展示椰雕手工雕刻的过程,在他的刻刀下,龙的图案逐渐显现且生动起来,“纯手工雕刻要15天左右。”
这次,柯秋枫带来了椰雕笔筒、椰雕花瓶、椰雕挂饰等生活化文创产品,希望通过消博会,让更多人知晓海南椰雕的文化魅力。
黎锦桌旗、黎锦旗袍、黎锦挂饰……参展商唐秋晨带来了100多种黎锦元素产品,“希望通过消博会平台,扩大海南黎锦IP知名度和影响力。”
沉浸式打卡海南国货潮品馆后,来自江苏的何娜收获满满,“黎锦靠背、沉香手串、椰雕挂饰,选的都是心头爱。”
邂逅“国潮热”
除了浓浓的海岛风,还有多元的国潮风。
在4年前的首届消博会上,海南非遗亮相的主要是黎锦等传统产品,而在今年,他们融入国潮元素,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创新产品。
作为消博会的“老朋友”,海南沉香造香和制香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运天已是第四次参展消博会,今年带来了沉香创新系列文创产品,国潮元素的沉香手串、沉香礼盒等。
冯运天见证了沉香从最初的行当,过渡成为行业,现在正在向产业推进。与此同时,沉香系列文创也在更新迭代,“产品设计趋向年轻化,我们加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元素,比如‘千里江山’和‘鹤舞九天’系列的沉香文创礼盒,颇受年轻人青睐。”
消博会里,不仅有“老朋友”,还有“新面孔”。首次参展消博会,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带来了上百件文创产品,涵盖包包、服饰、丝巾、茶具等类别。“这些产品在设计上,既有海南地域文化特色,还有时尚感、时代化的注入,更符合年轻受众群体的需求。”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郭锛明显感觉到,“时尚感+国潮热,海南非遗文创产品每一年都在变化。”
无独有偶,海南本土非遗文化品牌希椿首次惊艳亮相消博会,便带来了具有海南非遗属性的服装、家具、礼品、文创四大主题的产品,展现出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
非遗源于生活,也要融入生活。希椿从人们可见的吃、穿、用等生活周边产品入手,打造了系列非遗产品。
“一面招呼现场展商和观众;一面在线上直播间里介绍着非遗产品。”消博会现场,希椿品牌负责人瞿春春忙得不亦乐乎。她表示,接下来将深度挖掘非遗文化、热带滨海等元素,通过创新设计,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持续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非遗产品。
如何“国际范”
当海南国货潮品与国际品牌同台亮相,你的目光定格在哪?
“海南岛服融入黎苗文化中的图腾元素,颇为吸睛。”消博会现场,不少国际友人在海南国货潮品馆内边选购,边赞不绝口,“惊艳!”
从“展品”变“产品”,如今,在海南,一项项非遗在人间烟火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经过创新和演变,做成了服饰、胸针、手提包、玩偶等多元化文创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当海岛风邂逅国潮热,海南国货潮品馆此次展出的近千款“土生土长”非遗类产品,也展现出海南的另一面:有温度、有趣味、有文化、有故事。
“今年将去美国等地参展,把海南非遗产品带到国际上。”消博会上,看到海南非遗产品受到国际展商的偏爱,瞿春春计划着,带海南非遗“出海”,走出“国际范”。
谈及海南国货潮品如何借助消博会“出海”,毕马威中国海南区域首席合伙人张岚岚表示,消博会正成为全球消费精品的发布首选地。消博会也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方式,发挥“6+365天”常年展示交易的重要功能,为国潮精品提供了重要的展示窗口,这有利于推动国潮精品以更高效的方式融通全球。
她认为,消博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和分销商,通过消博会的前期商务洽谈和对接活动,国货潮品可以在消博会筛选更合适的国际合作伙伴,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