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高二(8)班 符瑞玲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于江湖漂泊之际,写下《旅夜书怀》。我们熟知他那悲天悯人的胸怀,却不知他独自在山河间找路,入梦草堂,逆旅独行。
笙歌叠奏,阅宛琼楼。彼时杜甫正值少年,面对眼前歌舞升平、诗酒放荡的盛世长安,他少年意气风发,不禁涌上心头。他本以为自己未来前景如眼前的繁花,一路盛开,灿烂盛大,但他又怎能料到,此时大唐盛世已尽,好景不长,而人生也如千山流云。战火纷飞,颠沛流离,从那时起,孤独便成了杜甫后半生的写照。
杜甫将孤独化作一阵清风,随风而去。杜甫并未在时间的静默中失去自我,他于漂泊之中,接触孤独,明白孤独的存在,享受原野上的风穿过他的灵魂。于是他入梦草堂,寻那“稠花乱蕊畏江滨”之景。他遇知音,是“时来访老疾,步屟到蓬蒿”的来访友人,是“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的月下闲谈;他见山河,于是写下“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写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路孤行,一路创作,他用诗句写下属于自己的孤独,在自我排解中,看满天星河不夜天。
笔底录史册,纸上见苍生。杜甫在孤独中,揽知音,望江山,更在孤独中书写自己忧国忧民的壮丽史诗,在忍受孤独中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名垂千古。他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他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曾几何时,长安辉煌,可今日却成废墟一片,但他在山河破碎之间,选择独自面对,屹立危墙之下,去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去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命运给予杜甫苦难,苦难给予杜甫新生。孤独就是那一阵清风,在归途上,他随风而行。
笙笙铮鼓,千年一叹。此生沉浮,人生如梦。回望杜甫半生坎坷,他是孤独的,但他在纵马疾驰之中,看遍云起云灭和众生万象,溪畔听风也闲情,心有家国起风云。
斯人独憔悴,诗成悯人间。人们常觉杜甫一生是悲剧,是孤独。但我却恍然发觉,他是时代废墟里的高塔,孤独屹立巍峨不倒,为万世开太平,在孤独间寻找人生旷野,名留千秋。
(指导老师:徐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