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6月13日讯(记者 苏桂除)记者从6月13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获悉,国家文物局在会上发布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显示,此次考古调查队经过三个阶段的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928件(套),值得关注的是,“丙寅年造”的纪年款成为第三阶段最重要的考古调查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150公里海域。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狮子鱼”号无人水下遥控潜水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三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取得了重要成果。
经考古调查确认,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环形区和条形区组成。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一号沉船遗址遗物,包括并不限于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红绿彩、珐华、单色釉、素三彩等瓷器,以及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件(套),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字样。三个阶段考古调查从二号沉船遗址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遗物38件。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介绍,第三阶段最重要的考古调查发现,是在一件红绿彩碗上发现“丙寅年造”的纪年款。根据推算,丙寅年是正德元年1506年,这证实了之前考古调查队对于一号沉船属于明代正德时期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