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北京,中国体育代表团正式成立,405名运动健儿整装待发,准备出征巴黎奥运会。在这些运动员中,有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就是11岁的滑板运动员郑好好,她成为了代表团中最年轻的运动员。
谁能想到,这个小女孩10天前刚刚结束了她的小学生活,20多天前才拿到了奥运会的入场券。四年前,她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玩滑板的小朋友。如今,她已经站在了奥运会的门槛上。
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对所有拥有梦想的孩子们的鼓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郑好好的故事,一个关于坚持、勇气和梦想成真的故事。
布达佩斯的奇迹
赢得通往奥运会门票
6月底,在阳光灿烂的布达佩斯,郑好好参加了巴黎奥运会资格赛滑板女子碗池比赛。碗池比赛在一个像大碗一样的凹槽场地中进行,四周的壁面光滑,形成了自然的坡道和曲线。滑手们要在这个场地里展示他们的技巧,用滑板在碗池的弧面上飞驰,跳跃,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比赛非常激烈,她在第一轮滑出了63.49分的好成绩。但第二轮,她出现了失误。妈妈和教练告诉她,要想晋级奥运会,最后一轮必须拿到67.34分以上。
面对巨大的压力,郑好好没有退缩。在最后一轮,她决定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她的妈妈王哲说,“她下碗池滑行那45秒,几乎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45秒。”但是,郑好好做到了,她滑出了72.6分,创造了奇迹!“那一刻,有种梦想成真的感觉。”郑好好后来回忆说,她在滑板女子碗池比赛中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更在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上证明了自己。这个11岁的小女孩,用她的勇敢和决心,赢得了通往奥运会的门票。
收到第一块滑板礼物
逐渐成长为滑板小将
郑好好在她7岁生日时,收到了一块滑板,这块木板现在已经爆裂了,但它对她来说非常特别。从她学会走路起,郑好好就喜欢不走寻常路,她更喜欢坑坑洼洼的地方,可以爬石头和台阶。
郑好好的妈妈王哲曾经让她尝试过很多兴趣班,比如弹琴、下棋、画画、唱歌和跳舞,但似乎都不太适合她。直到二年级时,王哲给她买了那块滑板,郑好好立刻爱上了它。她说:“之前玩过轮滑,琴棋书画也都试过,最喜欢的就是轮滑。后面接触了滑板之后,轮滑就变成第二了。”
郑好好开始玩滑板的地方,是一个名叫陈玩钦的叔叔开的俱乐部。2019年,广东省体育局指导惠州成立了滑板队,总教练卫乃章在陈叔叔的俱乐部里发现了郑好好这个“好苗子”。
卫乃章教练说,郑好好虽然年纪小,但她学得非常快。2021年,9岁的郑好好代表广东队参加了全运会,在半决赛中取得了第14名的好成绩。2022年,她赢得了广东省运会女子乙组碗池项目的金牌。
2023年,郑好好开始参加国际比赛。她的第一次出国比赛是去阿根廷的世界滑板巡回赛。为了这场比赛,广东省的体育、外事等部门快速帮她办好了护照和签证。郑好好及时赶到比赛地报到。而这场比赛,也成了她进军巴黎奥运会的起点。
卫乃章教练说:“好好有希望进奥运会,但其实非常微妙,她要抓住每一次机会,进去和不进去就在毫厘之间,从开始到后面每一步都不能错,错过哪怕一次,就错过奥运会了。”
在比赛中交朋友
为了离梦想更近会坚持练习
郑好好终于得到了让她可以去巴黎参加奥运会的门票。来之不易的门票就放在她的书桌上,好像和其他书本没什么两样。
当别的小朋友问郑好好,去奥运会比赛害不害怕,她笑着说:“这场奥运会比赛,应该是我最没有压力、最不紧张的一场。”对她来说,比赛就像是一个表演的舞台,一个和大家交朋友的机会。滑板,更像是她和世界说话的语言。
在郑好好的家里,有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装着她赢来的各种奖牌。有八枚金色的奖牌和一枚银色的奖牌。你猜她最喜欢哪一块?她最喜欢的是那块银色的,因为“颜色不一样”。
郑好好觉得,比赛不应该紧张。她妈妈王哲记得,在布达佩斯比赛前,所有运动员都在紧张地热身,只有郑好好被大屏幕上的宣传片吸引,看得入了迷。
对郑好好来说,最开心的事情不是赢得比赛,而是交朋友,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玩耍。
虽然大家都叫郑好好“天才少女”,但她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
郑好好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有时候训练累了,她也会说:“妈妈,今天我们别训练了吧。”但最后,她还是会去练习,因为她知道,多练习可以让她的滑板技术更好,离她的梦想更近一步。
(小AI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