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中学七年级直升(2)班 朱可馨
夕阳如同一位温柔的画师,在天际缓缓铺开一幅绚烂的织锦,金色的余晖温柔地洒落在老屋的窗棂上,也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镀上了一层金光。
粽子正好蒸出来,剥开烫手的粽叶,里面的糯米的香味迫不及待地飘出来。吃着美味的粽子,看着外公通红而又疲惫的眼睛,我不禁感到心疼又幸福。家人围坐一堂,举杯共饮,伴着浓郁的粽香,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忧愁。
端午节的前一天,外公不顾家人的劝阻到集市上挑选上好的猪肉和糯米。看着外公弯着腰,戴着老花镜仔细挑选的样子,我不禁感到疑惑:外公为什么要坚持每年自己做粽子呢?在外面买的粽子不也很好吃吗?
回家的路上,我对外公提出来这个疑惑,外公便给我讲了他与粽子的故事:当年外公在外求学,每次风尘仆仆地回到家,迎接他的都是母亲亲切的关心和一盘热气腾腾的粽子。“你们回来的次数不多,每次回来肯定要吃到故乡的味道嘛。”外公笑着说道。
回到家,外公将糯米洗好沥干,接着马不停蹄地开始切肉,我在一旁无所事事,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摆在地上的粽叶,于是端起来,放到水龙头下准备洗粽叶。外公看到我的动作后,立刻快步走过来,将粽叶轻轻从我手中抽出,一边给我做示范,一边提醒我:“洗粽叶时一定要小心,要顺着它的纹路轻轻地洗。你年纪小,细皮嫩肉的,如果用刚才的方法洗,粽叶很容易割伤你的手。”
午后的阳光照射到小院里,照射在我手中的粽叶上,我用水轻轻擦拭粽叶,为一片片粽叶镀上阳光。
包好粽子后,外公将粽子一层层地放在屋外的大铁锅里,烧起旺旺的柴火。过了些时辰,蒸在锅里的粽子诱人的香味伴着袅袅的水汽从锅中冒出,承载着外公深沉而浓厚的爱。
端午的夜晚,将软糯的粽子送入口中时,我深刻感受到了“盘中餐”的多重含义:它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家人情感的见证,是爱的传递,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端午,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珍惜每一次家庭聚餐的机会,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家的温暖与幸福,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
(指导老师:文必成)
小AI点评
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外公弯腰挑选食材的专注、洗粽叶时的细心指导等,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丰富了外公的形象,也展现了老一辈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家人深深的爱。文章不止于停留在对外公包粽子的描述上,而是更深入挖掘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盘中餐”的意义,揭示了爱与传承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