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美好未来 闪耀“希望之火”
清晨,明媚的阳光洒在刚刚出苗的稻田里,勾勒出一道道孕育着新生的翠绿。
由农业科技工作者组成的采火人员队伍手持稻穗,列队走向火种采集器,将寓意“杂交”的五捧稻穗插入取火器里,触碰到点火器里5个启动装置,火种在装置内缓缓上升,将坩埚器皿中的棕麻引燃。随即,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在火种护卫的配合下,将火种引入火种灯,“希望之火”采集完成。
北纬18度的光和热,让三亚成为我国农业育种的天堂。“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正是‘希望之火’的生动体现。”在钱前看来,“希望之火”寓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美好未来。
“希望之火”的采集,不仅传达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念,更通过“种子”这一象征,体现各民族成员与成员、民族与民族之间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景,旨在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本次火种采集仪式结束后,各采火代表还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运动会中。“在运动会举办期间,我们设立了一个农业文化展示区,不仅会展示传统农耕工具、现代农业技术成果,还会展示富有民族特色的农业展品,让运动员和观众在感受体育魅力的同时,也能了解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性和创新发展成果。”钱前说。
合力团结奋进 凝聚“同心之火”
10月9日上午,《爱我中华》的歌声从三亚天涯海角悠扬传出,各族儿女载歌载舞,迎接分别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火”、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之火”、代表生命力的“希望之火”。
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周红波,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尹丽波,副省长陈怀宇手举采火棒,缓步走向火种盆。火种盆设计灵感来源于清洁能源可燃冰——火焰在波澜的海面上熊熊绽放,寓意着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无穷潜力。
“5、4、3、2、1……”在全场的倒计时声中,三路火种交汇相融,形成一团明亮的火焰——“同心之火”,这是本届运动会的官方火种。
“‘同心之火’的汇聚寓意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运动会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说,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大家应当团结携手、同心同德,一起向未来。
匠心巧思体现在点滴细节之中。本届运动会的火炬名为“潮涌”,颜色是“大海之蓝”,造型为“潮汐起伏”,凸显“江河波涌 四海同心”的理念,体现的就是各民族齐心协力、团结共进之情感。
台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郭卫平点燃火炬,并高举向观众展示。台下,身着民族服饰的舞蹈演员围成同心圆欢快起舞,展现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昂扬精神风貌,也表达了对本届运动会的美好祝福。
于山海间采撷,在征途中起舞,运动会火焰熊熊燃烧,展示了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坚定决心。团结奋斗,扬帆征程,各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正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余佳琪 黄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