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1月13日讯(记者 姚皓 实习生 岳玥 通讯员 刘爽 朱晶晶 胡德强 邢彩盈)极端高温、超强台风、暴雨洪涝……海南今年极端天气为何如此“任性”?海南省气候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吴慧接受记者采访作出解答。
吴慧表示,今年海南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强发态势,气候年景差。春季高温范围广且极端性强、强对流天气频发、春末暴雨过程多。热带气旋夏季少秋季多,极端性强。夏秋季出现旱涝急转,暴雨洪涝灾害重。
据相关气象资料显示,海南今年春季强对流和区域性暴雨过程频发,3月下旬至4月下旬共出现了9次强对流天气过程,5月发生了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比常年偏多4.3次。
高温天气出现早、过程强,3月5日~6日,海南省有9个市县出现了1~2天的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气过程。
夏秋季旱涝急转,暴雨洪涝灾害重。8月10日至9月6日,出现年内第三次干旱过程,个别市县出现中度气象干旱。秋季先后受超强台风“摩羯”、台风“苏力”、台风“潭美”残涡和冷空气的影响,海南省出现2次重度和2次特重度区域性暴雨过程,9月6日至11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95%,暴雨洪涝灾害严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吴慧表示,海南春季极端高温和秋季热带气旋偏多偏强与厄尔尼诺的演变和大气环流异常响应的影响有关。
去年5月至今年5月热带中东太平洋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相关海域和印度洋海域海温持续异常偏暖,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在副高的影响下诱发今年3-4月海南岛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在夏末转为中性偏冷状态,在海温和其他重要物理因子的综合作用下,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表现出强度偏强、面积偏大、位置偏北、偏西的特点,菲律宾附近洋面的热带对流比较活跃,有利于热带气旋在菲律宾附近洋面生成并沿着副高边缘一路偏西行进入南海,使秋季影响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偏多。
另外,秋季三支较常年偏强的越赤道气流在南海汇合,为进入南海的台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南海北部至菲律宾一带中层的相对湿度较常年偏高,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洋面的海表温度较常年偏高,这就像是给台风准备了充足的能量包”,有利于台风不断发展壮大,为台风“摩羯”和台风“银杏”提供了气候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