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
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2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扩大5G规模化应用
3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
4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
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
5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稳定对外贸易发展。
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高质量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
●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商、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6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7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
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
●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扩大整省试点范围
8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9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0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将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深入分析“十五五”时期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确定发展目标,谋划好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更好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