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2版)
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实际农产品,最后上餐桌,种业的产业链是很长的。从“种子”到“精准化种养”往往难以一以贯之。要实现机械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以获得高产稳产,这需要“好种子”“智慧田”“大数据”作为支撑。南繁硅谷不仅要探索种子里的玄机,还要打造人才、创新、资金和产业“四链融合”的科创生态。
根据《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我建议南繁核心保护区在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加数”和“提智”,建设高标准智慧化实验田,通过更准确地采集和分析作物种植相关的土壤数据、气候数据等,实现南繁硅谷的“智”种。同时针对全国不同作物种植的区域性,逐步实现种子生产、加工、溯源等精准管理。
当前,全球生物育种技术正进入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已成为决定未来育种体系竞争力的核心变量。传统育种方法依赖长期试验与经验决策,研发周期长、效率受限,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精准、绿色发展的需求。要实现生物育种技术的体系性升级,我们必须抓住人工智能变革农业生物技术的重大机遇,推动育种体系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精准选育方向转型。
从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看,人工智能赋能生物育种不仅是技术变革的方向选择,更是农业科技自主可控、确保种业安全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在未来全球种业科技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必须通过人工智能推动育种技术体系升级,从而实现基于智能计算的关键大品种AI设计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