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山高学校四(3)班 曾歆雅
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照耀在讲台上那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上。今天是我们班“礼赞新中国”读书分享会的日子,我的书包里装着读了整整一周的《小英雄雨来》,书页间夹杂着几片晒干的鸡蛋花瓣,花瓣边缘微微卷起,像小船载着淡淡甜香。
当小宁同学第一个走上讲台时,我注意到他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他讲述的《雷锋的故事》像一颗颗小石子投入湖心,在同学们的心里荡起层层涟漪。“雷锋叔叔补袜子时,线头在煤油灯下闪闪发亮……”小林的声音有些发抖,可正是这样的颤抖,让我们看见了他眼里的光。
轮到我分享了。翻开被翻得卷边的书页,雨来在芦苇荡里传递情报的画面突然鲜活起来。我仿佛看见他光着脚丫在河边奔跑,听见芦苇沙沙作响,像是在掩护他。此时,我摸了摸口袋里爷爷给的椰雕五角星——那是他年轻时守护海岛获得的奖励,星星的棱角被摩挲得温润发亮。窗外,椰子树叶正随风轻摇,教室里突然安静得能听见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像是谁轻轻拨动了挂在檐下的贝壳风铃。
最让我难忘的是互动环节。陈老师让我们把读书感悟写在枫叶形状的卡片上,挂在教室后墙的“梦想树”上。小林写道:“我要像《红岩》里的江姐一样勇敢。”我的卡片被风吹得轻轻晃动,上面写着:“长大后,我要发明能听懂珊瑚说话的AI海洋医生,去守护海洋里的鱼群和珊瑚礁,像爷爷一样守护我们的海岛……”阳光穿过五颜六色的卡片,在地上投下跳动的光斑,仿佛无数个梦想在悄悄发芽。
放学时,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摸着书包里微微发烫的书本,忽然觉得那些故事里的人物都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们像火种,点亮了我们心里的灯;他们像灯塔,指引着我们向前航行。我知道,当我们读着这些书的时候,红色的血脉就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
(指导老师:陈灵利)
小AI点评
文章通过“颤抖的声音与眼里的光”“翻卷的书页与鲜活的画面”“发烫的书本与跳动的光斑”等对比性细节,在动静之间形成情感张力。作者在传统红色叙事中注入新时代元素:陈老师设计的“梦想树”,我发明AI海洋医生的理想等,让红色传承摆脱了简单的复刻,呈现出“老树发新枝”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