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今天3时56分谷雨~~~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3时56分谷雨

谷雨辞春 万绿迎夏

  古代中国将谷雨分为三候,意思就是说谷雨时节,因降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振翅飞翔,提醒人们播种,然后就要在桑树上见到戴胜鸟了。

  春雨落,百谷生。北京时间4月20日3时56分将迎来谷雨节气。此时节,春渐退,夏欲来,正所谓“细雨连绵暮春到,雨生百谷夏将至”。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谷雨,通常解释为“雨生百谷”,这里的“谷”是五谷杂粮的总称,泛指多种农作物。谷雨时节,雨量增多,充沛的雨水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从谷雨起,农民们就真正进入了农忙时节。田野和林间,热情的布谷鸟急促鸣叫,一阵阵“布谷布谷”的鸣啼声,似在提醒农民们“播谷播谷”。“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耕。”诗人陆游的诗句细腻且恰当地描绘了这一生动场景。

  谷雨时节亦是赏花好时候。王来华说,谷雨的花信风依次是牡丹、荼蘼、楝花,其中,牡丹富丽、硕大、色彩鲜艳,人称“花中之王”。牡丹闻名于唐代,民间传说“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讲的是某年冬天,武则天突发奇想,让百花同时开放,唯有牡丹不肯就范。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到洛阳。此后牡丹在洛阳大盛,于是便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

  “二十四番风后,绿阴芳草长亭”,起于小寒节气的二十四番花信风至谷雨节气而终,从此,繁花渐稀,绿阴已成,处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谷雨时节富有特色的还有茶。有诗云“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农谚也有“清明见芽,谷雨见茶”的说法,大意是说,清明之前茶树长出幼嫩的小芽,采摘下来制成的茶叶叫“明前茶”,不过,芽小量低;待到谷雨时,气候温暖湿润,小芽迅速长成鲜叶,采摘下来制成的茶叶叫“谷雨茶”。

  谷雨辞春,万绿迎夏,让我们期待与初夏的美好相遇。“‘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沏一壶谷雨茶,约上三五好友畅谈人生百事,既轻松又惬意,快哉快哉。”王来华说。(本版文图据新华社)

  健康

  春捂有度 饮食宜润肺化痰

  4月20日迎来谷雨节气。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多位专家从中医养生、癌症防治、科学运动到传染病防控等方面,为公众提供科学健康指南。

  中医养生:

  顺应节气 调理身心

  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气温波动大,易引发健康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李杰提醒,此时应遵循“春捂有度”的养生原则,既要通过适度保暖防止寒邪入侵,又要防止捂得过度引起“春火”。

  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李杰建议注重颈部大椎穴和胸部膻中穴的保暖,外出戴口罩以减少冷空气刺激。饮食宜选择润肺化痰食材,如雪梨、百合等,避免生冷食物。脾胃虚弱人群要注意腹部和腰部保暖,饮食上推荐健脾祛湿的药膳,如茯苓山药粥等。

  针对“湿气重导致肥胖”的说法,李杰指出,肥胖成因复杂,盲目祛湿可能损伤正气,影响代谢。中医倡导“因人而异”的健康体重管理:湿热型体质者应注重清热利湿,脾胃虚寒型体质者可以通过艾灸来增加阳气。饮食上忌生冷油腻,推荐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和温性水果。

  科学运动:

  适度为宜 避免损伤

  运动是健康的基石,但方法不当易导致损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王健全强调,科学运动需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原则,并分阶段做好防护:

  运动前,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注意运动场地和环境因素,穿戴合适装备;运动中,选择适合自身强度的项目,避免突然加量;运动后,要做好牵拉运动放松肌肉和关节。

  若发生崴脚、扭腰等急性损伤,王健全建议立即停止运动,到医院就诊。出现肿胀可加压包扎,休息时将肢体抬高,高于心脏位置,有利于血液回流。如果怀疑骨折,可以用夹板保护。如果出现擦伤、出血等症状,要清理干净,做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针对“运动强度越大越好”这一说法,王健全指出,如果出现心慌、心悸、大汗淋漓、肌肉疲劳等情况,就说明运动量已经比较大,应停止或减少运动量。普通健康人每周3至5个小时中等强度运动或1至2个小时高强度运动和2次力量训练就足够了。

  传染病防控:

  春季高发 有效应对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安志杰表示,近年来,我国麻疹、风疹一直处于低水平流行,但今年春季麻疹病例数在个别地区略有增加,总体上仍保持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的低水平流行。此外,今年春季水痘报告病例数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安志杰说,麻疹、风疹、水痘均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以及青少年发病为主,既往未感染、也没有接种过疫苗的成人,也有感染发病的风险。建议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麻腮风疫苗和水痘疫苗。

  专家建议,幼儿园、学校等要落实预防措施和晨午检制度。家长与老师应密切关注儿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变化,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如果确诊应立即居家治疗,避免与周围易感人群密切接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今天3时56分谷雨~~~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南国聚焦
   第007版:文化中国行
   第008版:生活通
谷雨辞春 万绿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