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虫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生命历程已经超过5.2亿年,此次首次上太空。这种仅有指甲盖儿大小的生物,哪怕切碎成无数小块,每一块都像拥有“复活技能”般,短短7到10天就能再生出全新的个体,被科学家称为“生物界孙悟空”。中国空间站为何要邀请涡虫奔赴太空?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青年教师甄辉介绍,这一次上中国空间站的涡虫,是经过无性繁殖的东亚三角涡虫。涡虫的组织修复能力十分惊人,即使断成两截后,两边仍可再生出新的肌肉、皮肤、肠道,甚至完整的大脑,而且这种再生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研究涡虫对研究人类细胞克服老化、延缓衰老等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授赵博生介绍,通过对它的研究,在人类相关疾病的克服等方面得到一些帮助。科研人员专门为涡虫制作了一个带有芯片的实验盒,装载好芯片后,封入48段涡虫,装入恒温箱里,交给载人飞船随航天员一起上行。入轨后,由航天员将涡虫芯片实验盒从恒温箱中取出,装载到生命生态柜的小型生物通用培养模块中,加电启动实验。同时,地面也设置与空间站实验模块完全相同的模块,同步开展对照实验,以期能加强了解空间复合环境影响再生的基本机制。在轨实验结束后,航天员将涡虫芯片实验盒从小型通用生物培养模块中拆出,放入手套箱,取下涡虫芯片带回地面。科研人员通过组学分析,就能获得空间复合环境与地面对比实验下涡虫再生过程中关键时段的差异基因图谱。主要是找差异,地球上的再生和在空间站里的再生,区别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