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峥嵘岁月,斫光芒坦途

  “高空”训练。

  第40军118师352团加强营实施解放海南岛的第一次武装潜渡。

  1950年4月16日,第15兵团前指一声令下,千帆竞发,乘风破浪,直奔海南岛。

  强行大举登陆的渡海大军,歼灭陆上顽抗的敌人,并发起向敌追击。

  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

  当年“渡海先锋营”登陆的儋州白马井超头海滩。(来源:今日儋州报)

  临高角现在成了海南解放公园,还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元才 摄

  1950年,中国南海之滨,一场伟大的战役在波涛汹涌中拉开帷幕。

  彼时,琼州海峡天堑横亘,海陆空协同作战的复杂局面前所未有。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守军,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踏上征程。木帆船上的战士们,怀揣着对新中国的憧憬,与惊涛骇浪搏斗,与敌人殊死较量,终于在1950年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英雄史诗。

  在海南解放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同时,我们也要展望未来,以先辈们的精神为指引,以新时代的机遇为动力,继续在这条光芒坦途上奋勇前行。(本报记者 凌翠云)

  决策:

  争取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致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明确要求“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并强调要与琼崖纵队密切配合。这一指示为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奠定了基础。

  1950年2月,广州召开解放海南岛作战会议,根据当时敌我形势,会议确定了“分批偷渡与积极准备大规模强渡,两者并重进行”的战役指导方针。

  “把木船当课堂,把海洋当操场。”这是战士们针对不熟悉水性及船上技术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海滩上,椰林里,驻地周围,战士们练习荡秋千、走浪木、转迷螺……逐渐战胜晕船及掌握划桨、下深水锚等航海技术。

  经过训练,战士们克服了担心敌机轰炸,小木船遇上敌人的铁甲兵舰、难以渡海的恐惧心理。

  海练:旱鸭子变蛟龙

  在陆战场上,四野第十五兵团第43军、四野第十二兵团第40军可谓令敌人闻风丧胆。可是,面对琼州海峡,不少将士甚至连游泳都不会,既缺船只,又无渡海作战经验,这仗究竟该怎么打?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两军开展“把陆军练成海军陆战队”的转型训练。为了适应海上颠簸,战士们发明“荡秋千”训练法——在陆地上架设秋千模拟船只摇晃,逐步增强抗晕能力。

  两军指挥所直接设在海边草棚,师团干部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雇请当地舵手、船工当教员,请教当地老渔民传授观天象、辨潮汐的诀窍,第40军军长韩先楚还亲自研究航海手册寻找渡海规律。

  在没有现代军舰的情况下,指战员们将木船改造为“土炮艇”。通过加装汽车发动机、增设防护板,并在船舷架设轻重武器,使普通渔船具备战斗功能。

  实战演练环节,第43军128师副排长鲁湘云带领8名战士,驾驶一只小木帆船出海训练,不慎与敌人的军舰相遇。鲁湘云临危不惧,待国民党军舰靠近,突然下令开火,扔炸弹手榴弹,打了敌人个措手不及,终将敌舰打退,自己安全返航。这一“木船打军舰”的英雄事迹,大大增强了渡海作战的信心。

  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训练,两军战士们克服了不熟悉水性和晕船的困难,基本掌握了海上作战的技战术,从“旱鸭子”蜕变成“水蛟龙”。

  当冲锋号响起,部分战士们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如猛虎下山般,迅速跳进两米深的大海,靠背包和自制竹筒子救生圈的浮力,边射击边向海岸游去。当小木帆船快靠岸,暴露在海面上,敌军飞机轮番进行轰炸、扫射。战士们冒着敌机、敌舰的射击,拿起手枪、背起背包向岸边发起进攻。

  潜渡:先锋营夜间突围

  1950年3月5日,海南岛解放战役的序幕正式拉开。这一天,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352团1个加强营的799名战士,组成“渡海先锋营”,分乘13艘(一说14艘)木帆船,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出发,踏上夜渡琼州海峡的征途。

  当天下午,渡海先锋营在灯楼角举行了庄严的渡海誓师大会。韩先楚亲自为战士们壮行,并授予一面绣着“登陆作战先锋队”的锦旗。全营庄严宣誓:“不怕流血牺牲,有进无退,打到海南岛为人民立功!”随着一声令下,木帆船在东北风的助力下,像一把把钢刀,劈波斩浪,直插海南岛。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些战士。当晚12点后,海风突然停了,帆船失去了动力。此时,已走完潜渡路线的三分之二航程。营教导员张仲先和师参谋长苟在松心急如焚,他们深知时间的重要性,一旦天亮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帆船有风一条龙,无风一条虫”,只能依靠人力划桨了。木杆、枪托、饼干箱子的木板……都成了桨橹,众人齐聚发力之下,帆船缓速前进。

  拂晓时分,船队接近儋州白马井海岸。此时,国民党军的巡逻舰和战斗机发现了他们,开始猛烈攻击。天空中,敌机盘旋轰炸;海面上,敌舰炮火连天。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许多战士负伤,但没有人退缩。3月6日下午2时许,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先锋营终于成功登陆儋州白马井超头海滩。

  “渡海先锋营”的成功登陆,不仅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还极大地鼓舞了四野全体将士的士气,为后续分批渡海及大规模渡海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0年4月17日拂晓,战士们在海南岛西北临高角登陆。

  进攻到一个小山头时,碰到了敌人的地堡群,正以猛烈火力实施封锁。部分战士时而跃起,时而匍匐前进,拉出手榴弹朝对方扔去。终于,战士们陆续冲上去,控制了小山头制高点,并向纵深攻击前进。

  抢滩:激战临高角

  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总攻开始。随着信号弹陆续发出,由两军组成的渡海作战兵团共两万五千余人,分乘木帆船和机帆船,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三塘港等港湾启航,浩浩荡荡地向海南岛进发。

  “千万只帆船,千万把尖刀!千万个英雄,怒火在燃烧;千万挺机枪,千万门大炮!千万条火龙,直奔海南岛……”船上,战士们唱起《渡海战歌》,豪迈的歌声,唱出了战士们的信念和心声。

  然而,刚离岸不久,船队便遭到国民党海空军的猛烈阻击。敌军的巡逻舰和轰炸机在夜空中盘旋,不断向船队投下炸弹,并用机枪扫射。渡海作战兵团里面由“土炮艇”组成的护航队及时出击,巧妙地迂回到敌舰侧后,利用其火力死角,靠近射击。

  4月17日凌晨,临高角一带,韩先楚亲自带头冲锋,率先跳入齐腰深的海水中,鼓舞了全体战士的士气。国民党在海岸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包含木桩铁丝网、战壕、地堡,形成所谓“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上了岸的战士,真如猛虎登山:越战壕、破铁网、炸地堡,纷纷向纵深冲去。

  在临高角海岸,琼崖纵队战士们已提前部署,做好接应准备,利用缴获的日式山炮从敌人背后打上来,与先头部队打配合,突破了敌军的“伯陵防线”。

  4月17日拂晓,40军先头部队在临高角一带成功登陆,击溃了敌军,抢占了滩头阵地;43军在澄迈县玉包港一带成功登陆。

  1950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位于海口新华南路的“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

  在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的门楼上,象征着国民党统治的青天白日旗滑落下来,坠入尘埃。而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初升的太阳徐徐升起,在晨风中猎猎作响,骄傲地飘扬,它庄严地宣告:海南岛的首府解放了!

  追击:解放全海南岛

  1950年4月22日,邓华司令员下达命令,要求将两个军的全部力量分成东路、中路、西路,向逃跑敌人实施“三猛”战略:猛打、猛冲、猛追。

  4月23日,东路部队解放了海南岛首府海口。

  东路部队由第40军主力和第43军128师组成,沿着文昌、嘉积、万宁、陵水一路南下,于4月30日解放了榆林、三亚。

  中路部队由第43军的129师及127师380团组成,经那大、白沙等地,向北黎、八所追击前进。

  西路部队由第40军的118师352团组成,沿着近海向北黎、八所追击前进。

  4月30日,中路部队行进至八所港以东地区;5月1日,在小岭、八所、北黎一带歼灭了国民党军286师全部,并缴获军舰一艘。

  至此,解放海南岛战役由此宣告胜利结束,海南岛全境宣告解放。

  此次战役,解放军共歼敌五万多名,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海南岛的解放,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没有现代化海空军支援的情况下,成功攻克了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岛屿。

  (除标注外,本版文图均据钟业昌所著《解放海南——战时文献与战后解码》丛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南国文旅
   第005版:南国文旅
   第006版: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路”越山海 从解放之路到开放之门·数路
   第007版: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特刊
   第008版: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
   第010版: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
   第011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12版:城事播报
   第013版:南国聚焦
   第014版:南国聚焦
   第015版:国际新闻
   第016版:习作
忆峥嵘岁月,斫光芒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