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看点解析

  据新华社杭州5月14日电(记者朱涵、宋晨)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赋能卫星在轨实时处理对地观测数据,支撑科学家探索更多的未知。

  记者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这是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本次发射的一箭12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每秒744万亿次计算),整体具备5POPS(每秒5千万亿次计算)在轨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计算)。

  在之江实验室的“三体计算星座”指挥控制大厅,记者看到,首发卫星的第一组遥测数据已经顺利回传,科研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后续工作中。

  据介绍,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但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较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据了解,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民生视线
   第005版:南国+
   第006版:南国产经
   第007版:南国产经
   第008版:南国产经
   第009版:南国视觉
   第010版:南国学堂资讯
   第011版:南国学堂师者
   第012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3版:南国关注
   第014版:南国聚焦
   第015版:银发族
   第016版:生活通
全面落实防汛备汛各项举措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引导优质企业快速集聚发展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
七部门发力!15项举措支持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 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看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