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5月27日讯(记者 张宏波)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鱼类,在全国海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最高,有“国鱼”之誉。近日,记者从乐东黎族自治县获悉,大黄鱼首次在乐东热带海域规模繁育成功。
日前,厦门大学科技处在海南东方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乐东黄流基地组织专家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鱼类遗传学与遗传育种”中的大黄鱼南繁试验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验收结果显示,项目组用“宁抗1号”抗刺激隐核虫选育系亲本培育出约6.2万尾60日龄大黄鱼苗种,标志着大黄鱼首次在乐东热带海域规模繁育成功。
据介绍,大黄鱼曾是中国四大海洋主要捕捞对象之首,年均捕捞产量约12万吨,后因环境和捕捞问题资源枯竭。如今,大黄鱼已成为中国养殖产量最高的海水鱼类。其适温范围广,适宜深远海养殖。此次研究成果显著:一是首次在热带海洋区域取得成功,为大黄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低碳、减碳的发展模式;二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发展新的生产力,为深远海养殖(海洋工船养殖)提供了养殖苗种,与海南海洋南繁产业园(乐东)对接,挖掘出为深远海海洋工程养殖装备提供千万级大规格(50-200g)反季节苗种稳定供给南繁区域的潜力;三是大黄鱼苗种产业的迭代加持影响逐渐显现,推动乐东海洋南繁成果就地转化,彰显种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