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25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
~~~国内首艘“移动的海上实验室”来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震是“地下生命”的“能量充电宝”

  小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吗?地震这么厉害又有点可怕的事儿,居然能给地下的小生命提供“燃料”!这可不是瞎说,而是一项超酷的最新研究发现。

  这项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带头完成的。在7月19日,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超有名的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这就好比小朋友的画作被选进了超级厉害的画展一样厉害呢。

  在咱们看不见的地下黑暗深处,藏着好多好多神秘的小生命。这里住着地球上95%的原核生物,它们占了地球总生物量的19%。这些小生命可没法像咱们地面上绿油油的植物那样,靠光合作用来合成食物获取能量。那它们到底靠啥活下去呀?这一直是个让科学家们挠破脑袋的大谜团。

  研究团队的叔叔阿姨们很聪明,他们弄了个叫“压裂-反应”的实验平台,就像给地下世界造了个缩小版的“模拟小剧场”。在这个小剧场里,他们模拟地下好几公里内岩石断裂的情况。

  你们猜怎么着?当岩石破裂,出现新的表面时,断裂的化学键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一下子和水碰到了一起。这一碰可不得了,马上就变出了好多氢气和过氧化氢。就好像变魔术一样,氢气和过氧化氢又让铁一会儿被氧化,一会儿被还原,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跑来跑去。

  这些电子在碳、硫、氮等这些生命必须的元素之间跑来跑去,形成了一张看不见的“地下电网”。地下的微生物就像住在电网旁边的小居民,能直接从这个“电网”里取用能量,就像咱们从插座里取电用一样方便。

  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建喜表示,地震这些地壳里面的构造活动,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转换器,能不停地把机械能变成化学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还介绍说,这种神奇的能量机制,说不定在火星古老的断层里,或者木卫二冰壳裂缝中也会发生。要是真这样,那就能给那些可能存在的“地下生命”当长期的“电池”,让它们一直有能量用。

  这个发现可太厉害啦!它挑战了咱们以前“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老想法。以前咱们都觉得,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得靠太阳才能活下去。现在才知道,原来地下的小生命有自己的能量来源。这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让咱们对生命的基础有了更多新的认识,也知道了深部地下生物圈为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生命,原来是有这么特别的能量在支撑着它们呢。    (据新华社/本报记者黄运敬、人工智能小AI共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国内首艘“移动的海上实验室”来了
~~~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省”望自贸港
   第003版:“省”望自贸港
   第004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5版:秘境寻踪
   第006版:海南“村VA”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
   第007版:自贸港·人物
   第008版:城事播报
   第009版:民生视线
   第010版:南国+
   第011版:南国关注
   第012版:南国关注
   第013版:南国学堂萌新闻
   第014版:南国学堂萌新闻
   第015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6版:生活通
小AI对你说
“未来”已来
地震是“地下生命”的“能量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