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90后社工罗亚丹的返乡公益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青春“种”乡野

——90后社工罗亚丹的返乡公益路
  “海南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联合屯昌检察院走进屯昌县榕仔中心小学开展活动。记者 郑光平 摄

  罗亚丹为村民们讲解“暖阳计划”公益服务内容。(受访者供图)

  扫码看视频

  七月的儋州暑气蒸腾,和庆镇和祥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二十余名村民目光聚焦在主讲人身上 ——罗亚丹将“暖阳计划”挨个发到村民手中 ,为村民讲解“暖阳计划”公益服务内容。

  在“公益海南”海南省第二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上,海南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申请的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在儋州市和庆镇和祥村委会迎来首场活动——由罗亚丹负责的和祥村志愿者培训正式拉开序幕。

  “姑娘辛苦了……” 听到村民们的暖心话语,这位90后女孩恍惚望见十年前那个站在创业大赛台上青涩的自己。

  □南国都市报记者 杜倬荷 实习生 王茜茜 秦卓妍

  从台下仰望到躬身乡野

  “2012年坐在创业大赛的台下,看着60万元创业奖金,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明年我一定要站上去。”彼时,还是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一名法律系学生的罗亚丹,对“社工”二字尚感陌生,却凭着一腔孤勇闯入海南省创业大赛。

  第二年,她从校赛脱颖而出,当“公益创业单项奖”的证书落入掌心,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什么是公益?这张奖状像一颗种子,让我觉得必须做点什么。”

  2014年6月,在老师的支持下,尚在校园的罗亚丹正式注册“海南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这个海南首家由大学生公益创业孵化的社工机构,以“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律师”的创新模式,就这样在椰岛扎下了根。

  服务社创办初期,罗亚丹积极推动组织各类团建活动,如户外拓展、志愿服务交流分享会等。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始终是她坚实的后盾——不仅鼓励她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更主动为服务社搭建成长的阶梯。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账户整整空转一年,没钱真是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罗亚丹回忆道,支撑她坚持下去的是走访困境儿童时的锥心画面:破败屋檐下,孩子怯生生的眼睛。

  “流泪没用,得让生活变好。我想为孩子们做点事。”这份真诚叩开了第一扇门——十几万元的“三社联动”项目落地生根。

  从十几万元到近五百万元……就这样,罗亚丹凭借自己的努力,项目越做越大,“为民服务社”也从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出发,将服务网络织到儋州、白沙、万宁等9个市县。

  家的风雨化作万家灯火

  2020年初疫情“寒冬”,罗亚丹家中经营的两家公司接连倒闭,50多万元债务如巨石压顶。

  “全家人围在一起想出路,不能再亏了,必须止损。”作为长女,罗亚丹将在学校所学知识和多年的社工经验本领“用回”自家:把全家当成一个小组,把母亲当作重点个案。

  “试试手工?”她鼓励母亲包粽子、做腊肠,父亲则每日骑着摩托走街串巷叫卖。第一个月,全家竟还债万元。端午节前,村里的乡亲们纷纷订购礼盒支持;粽叶不够了,邻居默默把自家材料送来。“乡亲的温暖和支持让我下定决心,要带着大家一起富起来!”

  罗亚丹的这份信念催生了“海南和祥食品有限公司”。她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乡村妇女量身定制“手工制作培训”。清晨割胶归来,她们便利用闲暇时间包粽子、灌腊肠。

  “刚开始大家都很迷茫,我就带她们去参加包粽子比赛。”当阿姨们第一次走上舞台,激动得无以言表,其中有位阿姨对罗亚丹说:“阿丹啊,谢谢你带我们来参加这样的比赛,我们都没见过这种场面,太开心了!下次有机会记得再带我们来啊。”

  她知道,“火候”到了。如今,这些曾经的“闲散力量”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笑容里褪去了焦虑,增添了底气。

  不放弃每一颗蒙尘的星

  “社工助人,是把人当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罗亚丹将这个理念注入未成年人观护的行动中。八年前,一名因寻衅滋事进入观护站的少年令她忧心。她带着少年走进大学图书馆感受书香,在敬老院为老人修剪指甲,体会付出,少年眼中渐渐有了光。

  “丹姐,我能带同学一起来吗?”当少年轻声问出这句话时,罗亚丹看见星光在他眼中“苏醒”。

  爱的涟漪由此扩散——少年带着三名同学加入了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罗亚丹领着他们漫步大学校园。“我想考这里!”少年指着面前的教学楼说道。

  时光芿苒,毕业季的喜讯传来——这位曾迷失的少年成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十年间,有许许多多迷途少年在罗亚丹的帮教下重获新生:

  有人创业成了食品厂的老板,表示可以供货支持罗亚丹的助农事业;有人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创下佳绩;有人立志成为律师;曾经一位迷途少年创业开了理发店,听闻罗亚丹要开展“暖阳计划”公益服务时主动请缨,带着自己的店员一起到乡村开展义剪服务,当天帮助近42名村民理发,并表示要将这份守护传递下去……这些穿越时光的信任,是罗亚丹手机里永不删除的“珍宝”。

  岁月不居,“海南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从零起步,如今已壮大为55人的专业团队,其中26人专攻司法社工领域。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队伍,却已在全省与近十家司法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开展帮教和犯罪预防活动300余场。

  向下扎根的力量

  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肆虐海口、文昌等地,罗亚丹带领机构社工深入灾区,充分发挥社工的资源筹措能力,为村民链接纯净水、米、油、奶粉和油锯子。

  据了解,从2015年加入海南救助联盟组织后,罗亚丹多次参与救灾,链接各类物资价值近150万元。从自然灾害到疫情防控,她始终在路上。

  2024年,“海南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新增了定安、文昌等服务点,而罗亚丹也在计划着赴港研修社会企业课程:“公益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从负债50万到带动家庭致富,从青涩学子到“海南为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创始人,她始终记得学校老师的那句“亚丹有责任心”。

  当被问及给学弟学妹的寄语时,罗亚丹认真地说道:“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校园里能纯粹学习的时光,这是人生中难得能专注成长的一次机会。”

  她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在校期间,该考的证要咬牙考完,该学的技能要拼命掌握;多向老师请教,他们将会是自己走出校门后最坚实的后盾;认真对待手头每件小事,你永远不知道哪件事会成为命运的转折点。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当你俯身帮助他人站起时,自己脚下的路也会越走越宽。”她看向窗外的村民,声音轻柔却有力,“十年前我站在创业大赛台上时,从没想过一颗粽子能帮助我们家绝处逢生,撬动乡村产业,一次志愿活动能改变少年的人生。但正是那些看似微小的坚持,让我在绝境中看见光亮。青春的价值,从来不在于你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你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什么。”

  十年深耕,这位90后党员宛如倔强的椰苗,将根系深扎琼州大地的褶皱。当乡村妇女在“暖阳计划”培训中认真记录服务要点,当迷途少年发来几十张荣誉证书摆在案头,当台风过后的废墟上飘起“和祥食品”支援的米香……这一切让罗亚丹更加坚信:所有向下扎根的力量,终将在风雨后托起万千星光。

  从政法学院毕业生到乡村振兴耕耘者,罗亚丹用青春在海南自贸港的热土上点亮了一盏灯。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不是所有青春都要奔赴远方,有些成长,正发生在俯身“亲吻”乡土的那一刻。

  而那一句句坚定有力的寄语,将随风飘进校园,落在一位又一位大学生志愿者的笔记本扉页,成为新一代“开荒者”心底不灭的火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90后社工罗亚丹的返乡公益路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长八甲火箭文昌发射
   第004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5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6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7版:城事播报
   第008版:海南“村VA”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
   第009版:民生视线
   第010版:南国文旅
   第011版:南国关注
   第012版:自贸港·人物
   第013版:活动
   第014版:习作
   第015版:银发族
   第016版:生活通
十年青春“种”乡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