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7月30日讯(记者 吴岳文 文/图)近日,南国都市报联合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举办“爱心颂党恩”暑假亲子售报活动。50多名小学生将千余份《南国都市报》一售而光,卖报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陌生人交流,也学到了自信和勇敢。小报童纷纷表示,打算用卖报挣得的钱给爸爸妈妈购买礼物。
街头历练的蜕变:从不敢开口到自信叫卖
当天早上,文城中心小学热闹非凡,孩子们满怀喜悦领取报纸。售报启动仪式结束后,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拉着父母的手,分赴公园、农贸市场、商业街、老爸茶店等人多热闹的场所。这些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暑期社会实践——在烈日下销售报纸,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
在文城镇文昌公园,二年级学生小茜抱着20份报纸,手心沁出的汗水将报纸边缘微微浸湿。“一开始看到陌生人就紧张,喉咙像被棉花堵住了。”首次“出征”的她有点紧张地说:“妈妈鼓励我‘被拒绝很正常,重要的是勇敢开口’。”小茜鼓起勇气走向一位正在晨练的老人,礼貌地问:“阿公,买份报纸吧,今天有不少好看的新闻!”清脆的声音吸引了老人的注意,老人决定买一份报纸。“原来只要我礼貌介绍,大家都会支持我的!”不到两小时,她的报纸全部售罄,攥着几十元收入的手微微发抖,说:“我要给爸爸买双防蚊手套,他在工地干活太辛苦了。”
这样的场景在文昌街头同步上演。报童符栩茗聪明伶俐,虽然有时会遭到拒绝,但她不气馁,很会控制情绪。不到一个小时,她就将报纸全部卖光了。她总结出“销售秘籍”:“带孩子的家长更容易停下脚步,因为他们想给孩子做榜样。只要勇敢坚持就一定能完成任务!”她灵活调整策略,不仅提前准备好零钱和二维码,还会根据顾客年龄,给其介绍不同版面作为卖点。凭借这份用心,她成为当天的“销售冠军”,以最快的时间卖出30份报纸。
亲子互动中的成长密码:每一分钱都凝结着汗水
在文城镇文建路的一家早餐店,报童小泽遭遇了“滑铁卢”。连续两次被拒绝后,他眼眶泛红地躲到母亲身后。母亲王女士安慰儿子:“你看那边有几个喝茶的叔叔阿姨,他们可能更喜欢看报纸。”
小泽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问道:“阿姨,买份报纸吧,天气预报说有雨,出门要带伞哦!”他的细心提醒打动了顾客,她不仅买下报纸,还额外给送给他一个面包。“这个面包比任何奖励都珍贵,因为它见证了孩子的成长。”王女士感慨道,“当孩子发现挣每一分钱都要付出努力时,才能真正理解我们作为父母挣钱养家的辛苦。”
家长们的感受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学生家长林先生全程用手机记录女儿的卖报过程,他说:“她从一开始的羞涩到后来的从容,每一次尝试都是突破。”
文城中心小学校长王轩说:“孩子们在街头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社会适应训练——从观察市场、制定策略到应对挫折,每个环节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成长课。”王轩表示,卖报活动是一个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绝佳机会。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最触动我的不是孩子们卖出多少份报纸,而是他们在这过程中的蜕变。从羞涩到自信,从依赖到独立,这些变化在街头巷尾悄然发生。当他们用汗水换来第一份收入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是对劳动价值最生动的诠释。正如王轩校长所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场亲子卖报活动,正是用实践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成长的种子。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流动课堂”,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成长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