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8月20日讯(记者 鲁启兰 文/图)8月20日清晨,晨曦微露,昌江海尾码头已是人声鼎沸。“好久没见到这么多鱼,这么热闹了!”渔获收购商桂柯尾望着人流量不断的现场,笑得合不拢嘴。历时三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结束后,首批渔船满载着大海的馈赠归来,渔港变得热闹起来。
当天,伴随着渔船引擎的轰鸣声,上百艘渔船满载着休渔后的首批渔获陆续归港,各类海鲜倾泻而出,沙丁鱼、对虾、海鲤、兰花蟹、扇贝……渔民们在船上熟练地处理着渔获,收购商忙着搬运保鲜,载货车辆往来穿梭,码头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天是休渔结束后的第一次渔船出海回港,天气很好、收成也好,船满仓回港,给渔民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海尾社区居委会委员张照福开心地说。
码头上除了忙着过秤的收购商,还有闻讯赶来的各地饕客。来自湖南的何先生特地起了一个大早,“从前两天就一直留意出海情况,今天看到天气不错,特地来到码头购买新鲜海产。”本地居民杨女士双手提满“战利品”笑道:“买了虾、海鲤、小鲨鱼,今晚就吃糟粕醋!”
除了现场火爆的渔获交易,昌江还以渔为媒,推出了一系列文旅融合体验项目。想要品尝美食的游客,可前往昌化、新港、海尾、沙渔塘抢购“第一网”海鲜,或到渔港周边的海鲜加工店大快朵颐;对于追求深度体验的游客,海上观光、摩托艇海钓等项目正在同步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因热门综艺走红的沙渔塘社区蘑菇屋民宿,其独特的推窗见海设计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住宿选择,让游客在昌江享受到一场舌尖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昌江现代渔业体系的强力支撑,昌江近年来着力培育现代渔业体系,推动水产种业创新突破。在海尾镇深海网箱养殖基地,海南昌江元道养殖有限公司今年首批金鲳鱼正批量起捕;民本国际海洋种质研究所内,技术人员精心培育的斑节对虾苗首次出口马来西亚便突破百万尾。此外,昌江农业农村局还编制了867公顷贝类养殖整体海域论证和环评报告,重点培育白蝶贝、黄金蚝等特色海珍品,全面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