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的三亚,凌晨五点半,天色熹微,微风轻轻拂过街道。天涯区一家盲人按摩店门前,三亚爱在天涯助盲跑团团长张军已等候多时,手里攥着一根50公分长的尼龙陪跑绳,这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而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
南国都市报记者 胡丽齐/文 沙晓峰/图
“阿亮,今天凉快,试试多跑半圈?”张军朝着店内轻声喊道。门内传来细碎的摸索声,视障跑者阿亮(化名)笑着应道:“听军哥的!”这样的对话,每周的周三、周六的清晨都会准时在这里响起。
谈笑间,阿亮接过张军递到手里的安全帽,熟练地坐上张军的电动车。2.4公里外的白鹭公园,另外一名志愿者徐鲁平正在健身跑道起点等候,旁边堆放着饮用水、急救包等补给。这条约1.8公里长的环形跑道,张军闭着眼都能清晰勾勒出轮廓,哪儿有转弯,哪儿有缓坡,他早已烂熟于心。
三人简单热身拉伸后,徐鲁平自然地走到阿亮的右侧,作为安全员,她负责观察路况、及时做出提醒;张军则站阿亮在左侧,与他共同牵着陪跑绳,负责把控跑步节奏。
“刚开始,阿亮还是有点紧张,绳子抓得特别紧,步子迈得也很小,怕踩空。”第一次陪跑情景,张军印象深刻。如今,绳子两端的力道越来越默契,阿亮的配速从原来的8分钟一公里提高到6分钟。
40岁的阿亮是先天性失明,过去从未想过“奔跑”二字会与自己有联系,连基本的跑步姿势都不曾知晓。“奔跑能够给予我力量、快乐!”阿亮说,“很感谢志愿者跑友,我能感觉到大家对我们发自内心的关心、帮助,特别温暖。”
这其实是一场爱的接力。
在白鹭公园里,这样的“三人组合”已有八组。淡紫色的运动服在晨光中流动,像一串被风吹动的紫藤花,与不远处掠过湖面的白鹭相映成趣。在每一次的晨跑中,志愿者们分工明确,从视障跑者出门到返程,接送、陪跑、护航的每个环节都默契配合,将关爱融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三亚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自发筹集善款,特别定制了跑服,天涯口腔医院院长汪川莲定期组织医护团队开展义诊,为跑友提供医疗保障;高校后勤管理员方强打开了步频器,助力陪跑节奏更精准……据了解,截至目前,三亚爱在天涯助盲跑团志愿者已有36人,有超市老板、退役军人、教师、网约车司机、酒店管理员、省高层次人才、公务员、退休职工等。
三亚爱在天涯助盲跑团隶属三亚市志愿者协会,它的成立,源于一次感动。今年年初,全国助盲推广者宋海峰老师在三亚开展“助盲跑”讲座活动,讲述了助盲跑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张军。他找到三亚市志愿者协会会长何学芳,在协会的指导下,3月初联合发起助盲跑团,希望帮助更多的盲人“走出”黑暗。
“我就是他们的眼睛。”“我想把世界分享给他们。”“他们冲劲足,想要跑遍每个角落。”近半年的晨跑里,这些心声成了志愿者们的共识。他们牵着绳子共同奔跑的身影,在白鹭公园的晨光里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渐渐感染了路过的市民。有人主动询问“怎么加入”,有人默默送来饮用水。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现在可以一口气跑12公里,大家还约了一起在全程马拉松比赛上冲刺,挑战自己!”今年是阿宝(化名)在三亚工作的第4个年头,十几年前的一场意外夺走了他的视力,也让那个曾在球场上奔跑跳跃的少年,慢慢收敛起朝气。“是他们激起了我对奔跑的渴望,三亚山美、水美,人更美!”
你向前跑,我为你引路。在三亚的清晨里,不同职业的志愿者们,跑出了同样温暖的节拍,他们用一双温暖的双手、一份坚定的陪伴,为视障跑者铺就了一条从“怕踩空”到“想冲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