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地海南,有哪些利好?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海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正为企业算了一笔账:建设研发阶段,进口设备“零关税”节省5%-10%;生产制造阶段,加工增值达30%内销免关税;销售阶段,鼓励目录内产业可享受15%所得税优惠。
“海南新能源汽车发展基础好,许多政策对汽车产业来说很有吸引力。”中国汽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认为,海南背靠国内外的大规模汽车市场,具备构建国际数据枢纽中心的优势。在9月29日举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主论坛上,多名汽车行业专家畅谈海南链接全球汽车市场的建议,许多参会专家认为,海南或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贸易枢纽”。
□南国都市报记者 谭琦
打造全球汽车产业“试验田” 海南有何优势?
“海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具备非常好的基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在论坛中提到,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将为行业带来良好的机遇,或可成为汽车创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试验田”。
全球汽车行业的目光为何聚焦海南?对全球汽车产业而言,海南的吸引力源于政策、区位与生态的多重叠加。
从政策体系看,海南是我国首个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目标的省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从汽车推广看,海南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66.5%,目前排全国第一,保有量占比达21.86%,位列全国第二;从创新试点看,一批专用车项目实现投产,首单保税维修变速箱业务落地,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等一批国家级试点成效明显。
“全岛封关运作后,一系列政策效应的叠加,有利于汽车产业的落地发展。”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孟华婷介绍,海南的税收政策和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将显著降低进口零部件、核心原材料、高端设备等的进口成本,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延伸岛内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
“海南政策优势突出,可率先探索汽车产业的制度创新,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制度方面的样板。”周玉林认为,海南区位优势明显,背靠国内超大规模市场,面向东南亚这一全球汽车增长最快的市场,可开拓国内车企的全球化服务需求。
链接全球发展机遇 企业如何“抢滩”?
在论坛期间,不少与会专家提到,海南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基础好、政策佳,要充分用好自贸港的优势,发挥链接全球市场的作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资深首席专家、总师办副主任黄永和认为,海南发展消费型改装,是一条合适的“赛道”。“汽车改装业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优化汽车产业的整个价值链,提高增值水平,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黄永和说,海南可充分利用自贸港优势,聚焦车型开发与发布、国内新车改装出口、进口新车改装转内销三大方向,把海南打造成为全球汽车定制改装中心。此外,海南可依托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创新,打造岛内开放创新、出岛规范管控、国际融合传播的汽车改装文化生态,成为中国汽车改装文化输出窗口。
而宁德时代在海南的业务布局是:换电。“目前我们已经在海南全面启动换电网络建设。”宁德时代换电业务网络发展总监曲国俊认为,海南交通流密集且高度结构化,开展规模化、网络化布局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无论是对环岛旅游还是港口物流方面,都能提高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效率。据介绍,今年年底前,宁德时代将在海南建成投运8座换电站,平均150公里一座,实现全岛覆盖补能网络;未来计划在全岛建成40座重卡换电站,推进海南打造全国领先的重卡换电网络。
周玉林透露,中国汽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海南构建汽车数据的跨境平台,建设海南离岸数据中心,开展数据跨境咨询、数据跨境传输和评估认证服务,推动海南岛成为全球汽车数据跨境流通的重要枢纽。
链接全球汽车市场 海南怎么做?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第七年在海南举办,海南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示成果、链接市场与国际对接的重要窗口。
依托自贸港建设的优势,海南正从平台搭建、跨界融合、国际对接三方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地。
海南将以建设全球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件展贸与交易基地为抓手,共建“供应链数据平台”和“供应链跨境交易平台”,聚焦供应链转型,提供自贸港“路径”;以建设售后配件转运与售后服务支撑基地为抓手,设立大型出口前置仓和售后配件仓,布局海外共用型服务节点,探索构建海外汽车产品离岸服务体系,聚焦产业链拓展,提供自贸港“方案”;以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特别是热区市场的汽车适配标定与测试基地为抓手,完善展、销、研、赛、会、游一体化功能,搭建国际互认、国内领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综合测试平台,形成全场景、多层级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体系,聚焦价值链提升,提供自贸港“智慧”。
下一步,海南将聚焦供应链转型、产业链拓展和价值链提升,以“三大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探索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贸易枢纽”,努力发挥链接全球汽车市场的“桥头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