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长彤学校九(9)班 王梓玥
泱泱中华,源远流长,承载悠悠文明;缕缕墨香,科创赋能,书写灿烂文化!
清晨的阳光总似跳跃的金子般落在我的书桌上,习习的秋风掠过桌上看似格格不入的两样东西:一方古朴砚台和一台冷光平板。但这却是我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幼时习书,父亲总说书法的精髓在于“入木三分”的力量和“意在笔先”的淡泊。毛笔、宣纸、墨色,我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近年来,读初中的我对新兴的科技充满了浓烈的好奇与热情。为此,我常常困惑,书墨与科技真的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吗?
改变发生在社区的一次线上艺术节。起初我不屑一顾,但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对编程只有一点了解的我同意给她打下手。我们需要出一个传统文化主题的小节目,我们想来想去,总觉得唱歌跳舞太过老套。此时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不把书法与编程相结合呢?我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认可。
我们的初步设计是做一个迷你互动装置,让用户在平板上写字,然后由AI识别分析并矫正。这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一份全新的“作业”。说时迟那时快,我与朋友分工合作,我提供书法导入素材,她进行编程设计。整个过程枯燥又繁琐,我收集着从王羲之《兰亭序》到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数百篇高清作品集,将什么是“横竖”,什么是“呼应、回锋收笔”细细解释。支撑我与朋友完成这项科创的,始终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斑驳点点的阳光下,墨香似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浸入了代码,传统与创新的桥梁似在一砖一瓦间缓缓筑成。尽管最后的装置成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笔画间总少了一点儿波磔与飘逸,但在线上活动中却也取得了不少的使用率和传播度。我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书法文化,感受着一笔一画间让人陶醉的书法魅力。在不断向前的时代车轮中,我坚信会有更多书法与科创结合的先例出现,我们的装置也会在一次次的改进中绽放光彩。
缕缕墨香尚未消散,注视着一同闪耀的平板与砚台。我终于明白:传统的传承不一定只能靠笔墨纸砚,科技永远是传统文化的伙伴。墨痕的温度与科创代码的精准,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一同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指导老师:郭莉)
小AI点评
这篇文章作者以自身经历为线,将传统书法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从困惑书墨与科技是否相交,到社区艺术节中大胆创新做互动装置,过程真实细腻。虽装置成品不完美,但展现传承文化的决心。结尾点明科技是传统文化伙伴,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