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海南自贸港建设吸引全球目光~~~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自贸港建设吸引全球目光

将为全球自由区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10月12日,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在海口正式闭幕。为期3天的会议时间里,各自由区代表领袖就自由区发展分享观点思路,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探讨未来自由区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而将目光从会场放宽至整个海南,青山碧海之中,已是一片繁荣新貌。如今的海南自贸港,正以年底启动封关运作为契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制度型开放,依托本届大会汲取全球自由区各方先进经验智慧的同时,也为全球自由区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子遥

  共同探索自由贸易的“新活力”

  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吸引了全球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的逾百个自由区行业领袖与代表齐聚海南自贸港,通过沟通交流共同探索自由贸易的“新活力”。

  交流是合作起点,更是各方理解互信,携手共进的基石。于海南而言,本届大会落地海南举办,本身也是海南积极融入自由区建设,参与交流与合作机遇的具体展现,更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拓展全球合作网络打开了广阔空间。

  “交流特别重要,只有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后才能促成经贸合作。如今海南已经与境内外41个自由贸易区建立了全球伙伴关系。世界范围内的各类自由贸易区有5000余个,如何与它们进一步加强联系,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海南自贸港走向全球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直言。此次大会期间,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世界自由区组织共同发起的全球自由区研究院在海口正式揭牌,该研究院也将以研究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区重大问题为宗旨,开展教育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同时借鉴全球各先进自由区的发展经验,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本届大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区域一体化进程当中,自由区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积极,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为全球范围内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提供了难得的沟通交流平台。作为东道主,海南能够依托覆盖140多个国家、1600多个成员的世界自由区组织,与更多自由区展开对话与交流,更深度地融入全球自由区的“大家庭”;同时,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其发展也为各自由区探索自身发展路径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格局下,自由区已不再仅仅是贸易促进者,更是创新、可持续发展与跨境合作的催化剂。作为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港,海南处于制度创新、政策试验与绿色经济转型的前沿。凭借开放的营商环境、富有前瞻性的治理理念以及对全球合作的坚定承诺,海南充分展现了现代自由区的发展潜力。”世界自由区组织主席穆罕默德·阿扎鲁尼说道。

  大会期间,海南不仅积极参与自由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海南控股、海口江东新区等省内代表性企业与园区还积极进行展示,向与会嘉宾推介海南优质发展项目,充分展现自贸港建设发展机遇,积极寻找合作机会。

  参与全球技术革新与经贸格局重构

  遍布世界各地的自由区,长期以来是促进经济增长、加强贸易互联互通的特殊经济区域。在当前世界正经历技术革新与经贸格局重构的大背景下,自由区如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引发了与会嘉宾的深入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自由区正以其独特优势维护着自由贸易。世界投资大会执行理事会主席詹晓宁认为,自由贸易区(港)不仅提供税收优惠,更致力于构建有韧性的生态系统,如通过数字化单一窗口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市场多元化,助力企业对接全球资源;优化物流布局,缩短交付时间等,以灵活的治理体系和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支持。

  如今全球自由区正陆续因地制宜推进转型发展,以迪拜为例,已成功实现由石油贸易向服务贸易的产业转型。“在过去5年间,我们吸引了6万多家企业注册。”迪拜IFZA自由区首席执行官约亨·克内希特介绍,该自由区针对信息技术、港口物流等不同行业制定了专属政策,以帮助企业完善国际标准、法律框架等合规性内容,在金融产品、企业服务、税收政策、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也正以自由贸易港的特殊角色,参与全球技术革新与经贸格局重构。迟福林认为,在全球货物贸易增速趋缓的当下,自由区应成为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的引领者。

  众多与会国内外嘉宾尤为关注的是,海南自贸港将于今年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后的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将决定着海南自贸港的活力程度与发展方向。

  海南省商务厅厅长张斌在会上介绍了海南的发展“路标”——封关后海南将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更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更便利的中外人员往来以及更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助推全球自由区创新绿色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海南自贸港将为全球自由区建设贡献‘中国方案’。未来,包括海南自贸港在内的中国特殊经济功能区将继续参与并推进深层次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加快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说道。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依托海南“5个自由便利、1个安全有序流动”,全球自由区网络将更为健全,能够更好地开展数据共享、规则借鉴等方面的合作,将为促进区域自由贸易发挥更为显著与重要的作用。

  “未来自由区”概念逐步落地并持续深化

  面向未来,各自探索转型升级的自由区也希望得到新的思路与灵感。

  前来参加大会的世界自由区区域总监Nika Manukova表示,世界自由区组织总是会从大会的举办地创造出新的价值,比如说中国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上有着丰富经验,而世界自由区组织带来新的理念,双方结合后就能产生新的模式与效果,并获得探索与应用。“比如在第十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时,我们提出了‘未来自由区’的概念,现在来到中国我们可以看到,‘未来自由区’这一概念已逐步落地并持续深化。”

  她直言,上世纪的自由区主要以出口加工区的形式存在,而在过去十年,自由区的功能性逐渐转向了全球贸易,而现如今又在向港口自由区的方向转变,海南自贸港就是其中的典型。“如今的投资者不仅在找寻一个可以做生意的地方,还希望这里能宜居宜业,能吸引知识流动与产业变革。我们希望把海南的经验带回去,并在全球推广。”Nika Manukova表示。

  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自由经济区首席执行官Khabib Abdullaev也表示,对于外国人而言,海南在过去更多被视为旅游度假胜地,但此次前来参会并对海南进行深入了解后,他发现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海南其实也是一个专业知识与经验的集聚地,这点让其印象深刻。

  宜居宜业、知识流动、产业变革——事实上,作为我国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也正围绕着这些关键词进行着探索。

  如今,海南正坚持绿色发展底色,践行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海口、三亚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生态宜居愈发凸显。同时,海南还探索加强教育与知识的流动,设置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截至今年6月已成功签约引进22所中外知名高校,其中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获教育部正式批复。在产业变革方面,海南在坚持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的同时,还持续探索航天、深海、种业三大未来产业,进一步引领产业变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海南自贸港向与会嘉宾诠释了一个制造、贸易便利化、旅游乃至教育相融合的一体化自由区发展模式。”谈及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模式,阿曼经济特区和自由区公共管理局主席谢赫阿里·本・马苏德・苏奈迪表示。

  自由区是全球通向美好未来的大门,这扇门象征着开放而非封闭,象征着连通而非隔阂,象征着机遇而非壁垒,象征着创新而非守旧。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海南必将成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大市场广阔机遇的前沿阵地,也必将成为全球自由区探索繁荣发展的一面风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南自贸港建设吸引全球目光~~~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关注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
   第003版:关注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
   第004版:“首”望自贸港
   第006版:民生视线
   第007版:南国观察
   第008版:生活通
将为全球自由区发展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