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0月15日讯(记者 路静) 开放自信、充满机遇的海南,再一次吸引境内外媒体的关注。10月1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和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在海口联合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40余家境内外媒体60余名记者到场采访,聚焦海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以及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等相关情况踊跃提问。
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个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出台实施,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岛,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
一个小时的见面会,现场座无虚席,记者踊跃提问,“封关”成为高频词。
“目前,封关任务整体推进顺利,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介绍,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基础设施及查验设施设备已基本完备,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进驻运行并配备专业力量。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智慧监管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实现与口岸联调联试并始终保持热备状态。9月15日,海南已开展“二线口岸”试运行工作。
“封关后将给企业带来哪些获利政策?重点受益产业有哪些?”面对记者提问,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蔡强用翔实的数据详细解答。他介绍,封关后,享受“零关税”的商品范围将扩大到约6600个税目,涵盖几乎所有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进口设备企业可节省约20%的进口税收成本。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超过1100个鼓励类产业的相关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企业,可享受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所有行业的高端紧缺人才均可享受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
自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一系列开放政策持续释放活力,海南外贸连续5年增长。“封关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实施更加优惠的‘零关税’政策、更加宽松的贸易管制、更加便利的通行举措以及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海口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新闻发言人田涛表示,例如,含进口料件加工增值达到30%的货物可免关税销往内地,有利于鼓励企业在海南开展高端加工制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打通国际国内市场;借力自贸港政策东风,海南将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
当前,全球引资竞争激烈,海南自贸港如何吸引并留住高质量的外商投资?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余翔介绍,海南依靠的是“三大吸引力”,即政策制度、产业方向和营商环境。“‘招得来’是第一步,‘留得住、发展好’才是关键。”余翔表示,要让每一位外资企业家在海南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事业沃土”,让海南不仅因风景而美,更因营商环境而优。
媒体记者还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涉外制度集成创新、进出口管理政策制度、与东盟贸易往来、推进数据跨境流动等热点领域开展提问。
见面会结束后,中外媒体采访团将实地走访海口、儋州、琼海、三亚等地,深入探访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前的政策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动态及国际合作机遇,用镜头和笔触呈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果,更立体、全面地向世界展示自贸港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