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海南中行以普惠金融笔触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乡土,润泽“三农”

海南中行以普惠金融笔触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海南中行员工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宣讲特色涉农产品。

  海南中行客户经理到槟榔种植园实地调研。

  海南中行客户经理登上渔船开展贷款调研。

  金秋时节好“丰”景。渔舟满载而归、田野瓜果飘香,美丽的海南乡村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欢笑声与劳作声交织成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画卷的背后,金融的脉搏正与乡村振兴的脚步同频共振。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海南中行)始终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理念镌刻于心,躬身于行,将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98.09亿元,较去年新增11.87亿元,近五年实现规模翻番。

  下一步,海南中行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贴海南资源禀赋与经济特色,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以更扎实的行动诠释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筑牢根基

  践行“国家队”担当

  秋风吹拂,波光粼粼,8月临高全面恢复渔业生产以来,多个渔港码头逐渐热闹起来。新盈镇渔民黄东站在自家渔船甲板上,满脸喜悦:“海洋经济前景广阔,我一直想购置一艘大船扩大捕捞规模,然而,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中行提供400多万元贷款支持,我的远航梦也逐渐变成现实。”

  开海不等人,黄东感慨道,传统贷款审批慢、抵押难,渔民根本等不起。

  转机出现在海南中行推出的“渔船贷”产品上。去年底,在海南中行联合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海南分社等部门共同举办的“渔船贷”产品推介活动上,黄东当即决定申请贷款。

  “这是中行专门为我们从事海水捕捞和水产品的渔民及企业主设计的产品,只要渔业经验丰富、信用良好,就很有希望申请到贷款。”黄东说,海南中行客户经理接到贷款申请后,热情、高效地完成了他的贷款调研和审批,很快他就享受到了大额、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临高渔业资源丰富,渔货和渔业产值连续26年位居全省第一。随着海洋捕捞业的不断发展,渔民对资金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像黄东一样,当地渔民陈小转也顺利从海南中行贷款360万元用于购大船、闯深海。

  一艘艘渔船迎风出海,一张张渔网撒向深蓝……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海南中行以金融之力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见证。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海南中行作为国有大行,要坚定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海南中行高位谋划,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大金融支持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海南中行明确了“三农”工作战略重点是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生态立省”战略,结合落实总行战略部署,重点服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业特色产业、农文旅产业融合、农村居民等对象。

  近几年,海南中行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相关部门的战略合作,在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六大主力合作银行之一之后,联合省农担公司、人保财险、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等机构,共同探讨促进各方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合作。

  针对海南各个市县产业特点,海南中行量身定制“一县一策”“一镇一策”服务方案,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确保金融服务的高效运作。截至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98.09亿元,较去年新增11.87亿元,且今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平均利率较2024年继续下降。

  创新破题

  精准滴灌小微“三农”

  从“慧畜贷”“菜保贷”“南繁种业贷”,到“生猪保单贷”“石斑鱼贷”“东风螺贷”,再到“渔船贷”“槟榔贷”……近几年,海南中行开发了一批贴合海南农业特点、深受农户和“三农”小微企业喜爱的特色涉农产品。

  海南中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信贷转型方案,这些产品不仅体现专业化和普及性,还优化了服务流程,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屯昌的槟榔种植户王昌锋正是“种植快贷-槟榔”产品的受益者。

  王昌锋种植槟榔已经20余年,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如今的2000多亩。“中行200万元的贷款及时解决我购买农资、人工支出等日常周转的难题,特别是人工成本,节约了近40%。”王昌锋介绍,以前灌溉槟榔林以人工为主,顺利贷款后,他升级了滴灌设施,还购买了更好的肥料,“预计两年后结果时,产量能提升20%。”

  深入探究可发现,海南中行开发的“种植快贷-槟榔”产品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在产品开发中,该行拒绝“唯抵押论”,转而探索利用乡土规约的自有制约作用,实现金融服务的本土化创新。

  “传统金融信贷业务往往依赖于抵押物来降低风险,而在农村地区,往往面临抵押物不足或价值难以评估的问题。”海南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深入调研发现,海南广大农村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村规民约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邻里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海南中行尝试将这些乡土规约纳入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增强农户的信用意识和还款意愿;同时嵌入“农时日历”服务策略,根据槟榔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贷款发放、还款时间。

  经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策略,该产品打造出了支持信用和抵押多种形式,覆盖槟榔全产业链贷款的创新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农户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又有效降低了风险。针对种植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加工环节的“槟榔加工贷”贷款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

  在海南中行看来,“精准滴灌”式的“三农”金融服务,最符合海南“三农”市场需求。基于理念,该行在产品创新探索之路上,步履不停。

  聚焦种业振兴,海南中行与海南省南繁局、省农担公司、海南人保财险创新推出“南繁制种贷”,为在海南省从事水稻制种的经营主体提供授信支持;与人保财险携手,海南中行开发出“生猪保单贷”“菜保贷”“粮保贷”;围绕水产养殖金融需求,该行继续加大“石斑鱼贷”“东风螺贷”等产品的投放力度……这些特色产品不仅为产业兴旺“供血输氧”,也为行业提供了金融创新实践经验及特色样本。

  比如,海南中行向专注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开发的新型科技公司成功发放的植物新品种专利权质押贷款不仅是海南省首笔植物新品种专利权质押贷款,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少见。作为全国首单“玉米自交系”植物新品种专利权质押融资,该案例入选了海南金融服务农业科技五大典型案例之一。

  步履不停

  持续传递普惠金融温度

  从高位规划到机制建设,再到金融产品和服务下沉,海南中行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大胆先行先试,探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模式。服务背后,也处处体现着海南中行“金融为民”的温度。

  从“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海南庆祝活动现场忙碌的身影,到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为台风受灾农户讲解中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海南中行人一次次走近农户和小微企业,在真诚交流中结下深厚情谊,也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深化金融支农的力度、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

  如今,海南中行早已将传统的“客户寻贷”模式转变为“上门送贷”,不仅降低了贷款准入门槛,简化了办贷手续,还创新审贷方式。特别是一线客户经理通过入户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道德品质、社会声誉等信息,建立了一套基于农户口碑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为该行长期开展“三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好普惠金融,就是要坚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这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海南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重要工作,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中行推动乡村振兴责无旁贷。

  2025年上半年,海南中行在涉农贷款多个领域做了产品创新,下一步,该行将以创新产品为抓手,批量拓展涉农场景,实现涉农贷款扩面上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启航。展望未来,海南中行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服务乡村振兴,以创新产品为桨,以深耕场景为帆,继续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乡村沃土。通过不断优化“上门送贷”服务模式,深化基于乡土信任的信用评价体系,该行致力于将更多的好政策、好产品送进企业、送村入户,在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农业强省战略的宏阔画卷中,持续贡献中行智慧与力量,奋力书写普惠金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慧文 叶念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南中行以普惠金融笔触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封关之年看海南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城事播报
   第006版:城事播报
   第007版:民生视线
   第008版:南国+
   第009版:南国观察
   第010版:南国观察 琼中绿橙36载·探路记①
   第011版:专题
   第012版:南国文旅
   第013版:南国关注
   第014版:南国健康
   第015版:南国学堂习作
   第016版:生活通
深耕乡土,润泽“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