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1月18日讯(记者 胡丽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当地时间17日上午,COP30“中国角”共建绿色低碳美丽城市主题边会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穆克瑞分享了当地绿色低碳发展经验。
此次亮相并非保亭首次进入国际视野。今年10月,《巴黎协定》之友高级别对话会在保亭成功举办。随着“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影响力持续提升,保亭正不断向世界讲述一个中国县域如何从守护“绿水青山”出发,稳健迈向“国际舞台”的生动故事。
厚植绿色家底
从“天然氧吧”到“气候康养样本”
保亭坐落于北纬18°——世界旅游胜地的黄金纬度,森林覆盖率高达77.02%,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平均超过8200个/立方厘米,拥有“中国气候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张国家级生态名片。
近年来,保亭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10个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开工,赤田水库跨流域治理经验被生态环境部选为全国典型案例。这些扎实的生态治理成果,成为保亭走向国际的“绿色底气”。
2023年,保亭与中欧碳中和合作项目办公室携手,启动建设“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围绕能源、建筑、交通、资源四大碳排放领域,系统布局24个场景项目与15个产业项目。基于“物联网+区块链+AI”的社区碳管理平台已进入试运行,建立家庭碳账户,居民可通过节水节电兑换景区门票、免税购物折扣,预计年减碳量达3000吨。合作区还联合英国建筑研究院制定全球首部面向“海洋-海岛”场景的《1.5℃建筑与社区碳标准》,推动中欧碳足迹互通互认。
保亭将“气候资源”转化为“健康生产力”:神玉岛气候康养示范基地融合黎医苗药、温泉疗愈与气候疗法,成为全国首个获中央气象台认证的“节气名景”;华西医学主动健康研究院落户保亭,将4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热带雨林-温泉场景结合,输出“逆转慢病、延长健康寿命”的可复制方案;与博鳌乐城共建“前医后养”模式,形成“治疗在博鳌、康养在保亭”的协同发展格局。
贡献县域智慧
搭建多方汇聚的气候合作交流平台
在COP30“中国角”边会上,保亭从产业绿色化、生活低碳化、城市智慧化、生态系统化、治理现代化五个维度分享了实践路径。宁远起步区成功出让5宗商业用地,推动“主动健康、可持续建筑、1.5度生活方式、可持续农业”四大场景建设;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吸引多个院士团队项目入驻,医用微高压氧舱、无创光疗设备等创新产品已实现量产;与国际企业合作,准备引入自然疗法、低碳酒店、数字疗法等全球创新项目。
从海南山城到联合国讲台,保亭的绿色发展路径清晰而坚定。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先行探索,“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为海南自贸港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样本。
保亭的探索根植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宏大征程,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保亭的案例向世界表明,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能够相辅相成、协同增效;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任何地区都无需以牺牲发展为代价换取保护,也绝不能以牺牲长远未来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
保亭持续探索和实践气候治理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创新模式贡献“保亭力量”。这也标志着中国县域正在从气候治理的“跟随者”转变为“讲述者”,从“本地实践”走向“国际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