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3月3日讯(记者 王洪旭 实习生 吴旭冰 文/图) 今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3月1日,海南省残联和海南省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爱耳日”大型义诊及科普宣教活动,并为20名患者免费提供人工耳蜗调试及听力检查。
当前,科技进步为听力障碍患者带来哪些帮助?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损害听力的行为?如何保护耳朵呢?现场,记者采访了海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为大家答疑和科普。
出生后查出听力障碍
植入人工耳蜗重获新“声”
义诊现场,今年6岁多的小言来做耳蜗调试和听力复查,经医生检查,如今他的听力正常、能正常交流。
经了解,小言出生时,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双耳均未通过,医生初步诊断为听力障碍。小言的父亲说:“小孩出生的时候,听力筛查没有过,对声音没反应,我们先后做了4遍听力检查,一直有问题。”
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质彬表示,当时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小言听力异常,并告知家长定期跟踪听力检查,3个月就确诊为双耳重度聋,6个月及时助听器干预,并向省卫健委申请了海南省听力障碍康复救助项目,1岁时小言在省人民医院接受一侧人工耳蜗植入术。
小言术后正常开机并开始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效果不错。2023年小言又接受了省残联救助做了另一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赵质彬表示,双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实现了双耳聆听效果,吵闹环境下听得更清楚,说话清晰度变得更好,目前跟正常小孩没什么区别,已正常说话和上学。
“小的时候,我们叫他都没有反应,经过手术和康复后,现在能听得到,说话也正常,能正常交流。”小言的父亲说,小孩戴上耳蜗情况下跟正常人没有区别,现已上小学。
专家提醒,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孩子们,平常注意不要做跳高等剧烈运动,避免头部碰撞,以免损坏人工耳蜗植入体,有些旧款人工耳蜗不要到高磁场的地方,平常也要注意定期保养耳蜗。
借助先进科技手段
听障儿童可早发现早干预
“小言的救治是听障早发现早诊断的一个典型例子,及时干预康复效果好。”赵质彬表示,先天性听力障碍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据相关研究,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约0.1%-0.3%,儿童听力障碍会影响言语发育,严重者导致聋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当前,随着科技发展,为听障儿童带来很多帮助。赵质彬表示,通过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实现听障儿童早发现,早干预。在治疗方面,有先进助听器,骨桥,人工耳蜗植入术、人工听觉脑干植入技术,最新还研究出耳聋基因治疗技术。这些都体现了科技发展,为听障朋友共享美好生活。每年3月3日开展“爱耳日”义诊活动,目的也是让老百姓知道如何保护听力,防止和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一旦出现听力问题,要及时就医,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不要忽视老年人听力损失
听力下降及时就医干预
目前,解决听力障碍问题的重点是“一老一小”,儿童从早发现到早诊断早治疗,基本上已经做到聋而不哑;然而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听力障碍最容易被忽视的,且这个人群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重视起来。
老年人听力障碍有什么危害呢?赵质彬表示,首先,老年人听力障碍会影响交流,他一旦交流困难,就不愿意跟周围人去相处,慢慢地变得自卑、焦虑,甚至有些抑郁;其次,听障老年朋友的避风险能力下降,比如在外面街上走,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等,无形中增大了安全风险;第三,最近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听力障碍后,会导致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易出现老年痴呆,因此不要轻视老年性听力障碍。
老年人听力障碍如何发现呢?赵质彬表示,老年朋友周边的亲人,如果发现老人说话声音很大或者平常看电视时声音开得很大,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他的听力可能有问题了。建议及时到医院做听力检查,或者从手机上下载一些听力测试软件,自己测试一下听力是否下降。一旦发现下降及时就医,必要时可配备助听器,对极重度听障患者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术。
爱耳护耳
做好这6点
临床上常见的耳朵疾病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先天性耳聋以及老年性聋。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爱耳护耳呢?赵质彬医生建议注意以下6点:
1.先天性聋多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没有药物治疗,注意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2.像一些炎症引起的外耳中耳炎,平常要注意,不要随便去挖耳朵,增强体质,避免感冒。
3.避免长期接触噪声,比如成年人使用耳机要注意音量和时长,正确使用耳机,遵守“60-60-60”的原则,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以内,连续听的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此外,最好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此外,少到KTV等娱乐场所,不要长时间接电话。
4.因年龄因素听觉器官退化无法避免,但平时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防止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5.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6.不熬夜,学习工作压力不要太大,减少突发性聋发生,一旦发生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