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炒股领红包被骗15万余元
近日,陈某在龙华区金垦路家中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询问其是否投资股票,得到肯定答复后,向他介绍了一些理财渠道。陈某听后有所心动,询问对方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对方发来一条虚假链接让陈某点击后下载软件。陈某下载了名为“whzqA”和“何讯”的App,并在“whzqA”上领取了红包。领取红包后,陈某相信所下载的App由正规公司运营。对方询问陈某准备投资多少,向他提供了某指定银行账户要求其充值转账。转账后,陈某在App上多次操作,发现手机屏幕中显示的收益不错,开始加大投资力度。直到几日后接到96110来电提醒,才意识到被骗,共计被骗151358元。
作案手法:骗子主动联系受害人,介绍高回报的理财方式。受害人听信后下载骗子提供的虚假投资理财软件。前期,骗子先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再以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以骗取更多资金。
案例二
担心软件扣费被骗2.9万余元
日前,王某在秀英区接到一通陌生来电(1886797****)。对方自称“微粒贷”客服,称王某未使用过微信软件中的“微粒贷”,如不关闭该贷款渠道将被扣费。王某信以为真后收到对方通过短信发来的一条网址。王某登入网址联系在线客服。客服称其账户已关联到第三方金融平台,并存在高息网贷额度未清除的状况,现无法关闭。接着对方向他发送一个支付宝账号和一串数字验证码,让其用支付宝App登录该账户,并实名认证绑定自己的银行卡。在线客服接着向王某发送了一条链接,王某点击进入后看到需付款29535元。其询问对方为何要支付该笔资金,对方告知王某这是虚拟账户,支付后才能强制关闭名下网贷额度,同时返还该笔资金。王某支付了该笔资金,但对方却说贷款渠道未关闭成功,要登录其他账户再次支付。受害人遂意识被骗,共计被骗29535元。
作案手法:骗子冒充客服,谎称受害人存在高息网贷额度未清除,如不关闭网上服务将被扣款,要求受害人多次向指定账户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案例三
使用唱歌软件被骗2.3万元
日前,王某在龙华区金垦路使用唱歌软件“回森”App时,一名陌生人向其打招呼表示很喜欢听到他的歌声,愿赠送1000Q币作为见面礼。双方互加QQ后,对方让王某查看QQ币是否到账。王某回答没有到账。对方以其账号显示为未成年导致充值的Q币被冻结,要求王某去拿家长手机操作解冻。王某便使用其家长的手机与对方开启了QQ视频。Q币“解冻”过程中,对方诱导王某使用家长的支付宝账号发送多个口令红包,且向指定账户转账,直至其家长查看余额才发现被骗,共计被骗走23000元。
作案手法:骗子主动在各类软件上结识受害人,假意赠送Q币,谎称因受害人是未成年身份,导致礼物被冻结,要求受害人配合解冻,并向受害人提供指定的银行账户,从而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