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德黑兰/耶路撒冷7月31日电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7月31日证实,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当天凌晨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暗杀身亡。截至目前,尚无任何方面声称制造了这起暗杀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外界猜测哈尼亚遭暗杀大概率是以色列所为,该事件可能将在中东引发连锁反应,对加沙地带停火谈判造成重大冲击,并给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更多变数。
多方谴责暗杀事件
伊朗方面表示,正在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很快公布。据报道,哈尼亚此次前往德黑兰是为出席30日下午举行的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宣誓就职仪式。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表示,哈尼亚在其位于德黑兰的住所被袭,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一名保镖。
哈马斯方面发表声明谴责对哈尼亚的袭击是“懦弱行为”,并发誓将对袭击方进行报复。哈马斯高级官员萨米·阿布·祖赫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暗杀是“严重的升级行为”。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强烈谴责这一暗杀行为,呼吁各派保持团结和耐心,坚决反抗以色列的占领。巴多个派别还呼吁举行罢工和大规模抗议活动。
俄罗斯副外长米哈伊尔·波格丹诺夫表示,这起事件是“一起绝对不可接受的政治谋杀,将导致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也门胡塞武装“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阿里·胡塞表示,将哈尼亚作为袭击目标是“令人发指的恐怖主义罪行”。另据媒体报道,伊朗安全部门将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回应此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白宫发言人表示美方已注意到哈尼亚在伊朗被暗杀的消息,但拒绝发表评论。
今年1月2日,以色列使用无人机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的哈马斯办公室,导致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等6人死亡。
以色列尚未回应
据多家媒体报道,以色列军方尚未就哈尼亚遭暗杀一事作出回应。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已要求内阁成员不要就此事发表评论。
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分析说,以色列此前在地区国家境内实施袭击或暗杀行动后通常都不作声张,以方在哈尼亚遭暗杀后保持沉默延续了这一惯例。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约纳坦·弗里曼对新华社记者说,以军将“定点清除”哈马斯武装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人视为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且表现得愈加明显。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分析说,哈尼亚长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活动,以色列与卡塔尔达成某种默契,哈尼亚在卡塔尔期间以色列不会动手。而哈尼亚近日前往德黑兰使以方有了下手的机会。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联合创始人特里塔·帕尔西则认为以色列或许有进一步加深美伊敌对关系的意图。帕尔西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佩泽希齐扬就任之际,如果确实是以色列暗杀了哈尼亚,“那么以方已扼杀了佩泽希齐扬试图与美方维持外交接触的前景”。
停火谈判难上加难
巴勒斯坦方面与以色列围绕加沙地带停火及释放被扣押人员的相关谈判已持续数月,但至今未取得切实进展。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哈尼亚遇袭身亡,恐令加沙停火谈判陷入僵局。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报道说,哈尼亚掌管着哈马斯的国际关系事务,在加沙停火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
哈尼亚今年早些时候曾前往土耳其,与土总统埃尔多安讨论加沙停火谈判事宜。哈尼亚曾对外阐述哈马斯的谈判诉求,即永久停火、以方撤军、让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畅通无阻地进入加沙地带。
牛新春认为,这起袭击事件将给加沙停火谈判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哈马斯方面可能会因此退出谈判。此外,以色列近期先后空袭也门和黎巴嫩,日前又炸死真主党军事指挥官兼战略部队负责人,哈尼亚遭暗杀事件将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趋紧。
如今,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日益明显,波及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等多个地区国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东和国际问题教授瓦利·纳斯尔指出,最近这两起暗杀事件,一起发生在黎巴嫩贝鲁特,一起发生在德黑兰,不仅扼杀了加沙地带停火的机会,还可能将中东推向一场灾难性的地区战争。
热点问答
哈尼亚是谁?
哈尼亚现年61岁,出生于加沙城沙提难民营,在加沙伊斯兰大学就读期间加入哈马斯。
2006年,哈尼亚作为哈马斯第一候选人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后被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任命为自治政府总理,成为巴历史上首位哈马斯总理。2007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冲突,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法塔赫实际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阿巴斯解除了哈尼亚的总理职务。
2017年5月,哈尼亚当选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从加沙地带迁居至卡塔尔。在哈马斯领导层中,哈尼亚被认为属于温和派,较为务实,近期他也参与了加沙地带停火谈判。
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7月31日报道,伊朗方面已公布哈尼亚遭暗杀的初步细节。报道说,为参加伊朗总统就职仪式而访问伊朗的哈尼亚住在德黑兰北部的一处退伍军人住宅内。当天凌晨2时左右,一枚炮弹击中这所住宅,哈尼亚遇暗杀。
谁发动了袭击?
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和个人宣称对这一暗杀事件负责。哈马斯指责此次空袭是以色列所为。以方暂未作出回应。
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自加沙地带袭击以色列南部,以色列随后在加沙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暗杀行动是以色列针对哈马斯高官以及去年10月7日袭击的报复行动的延续。
今年1月2日,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无人机空袭身亡,舆论普遍认为是以色列所为。今年4月10日,哈尼亚的三个儿子以及多名孙子和孙女在加沙地带北部死于以军空袭。哈尼亚当时说,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他已有大约60名亲属死于以军军事行动。6月25日,哈尼亚又有10名亲属死于以军对加沙北部的空袭。
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以色列决心铲除所有参与去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的哈马斯武装人员,包括哈尼亚。以色列赖赫曼大学中东问题专家奥里·戈尔德贝格认为,哈尼亚离开了长期居住的卡塔尔,继而成为袭击目标,以色列认为机会已到,立即执行定点清除计划。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约纳坦·弗里曼对新华社记者说,以军对哈马斯武装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展开定点清除是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这一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以方在加沙地带和海外拥有强大的情报系统,有实力基于情报对目标人物实施精准打击。
各方作何反应?
哈马斯是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盟友、“抵抗之弧”成员。哈尼亚在伊朗遭暗杀再次引发各方关于中东局势的关注和担忧。
哈马斯发言人萨米·阿布·祖赫里说,哈尼亚遇刺是“严重升级”,意在摧毁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意志,但不会达到目的。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说,这一“怯懦行为”将会受到惩罚。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天“对哈尼亚的殉难表示哀悼”,并表示伊朗有责任为在伊朗境内遭到暗杀的哈尼亚报仇。刚刚宣誓就职的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伊朗将捍卫其领土完整和荣誉,伊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纽带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
土耳其外交部谴责在德黑兰发生的“卑鄙行径”,认为这次暗杀行为目的在于将加沙战争扩大化。除非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阻止以色列,否则该地区将面临更大的冲突。约旦外交部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袭击事件,表示这一行为将导致地区局势更加紧张和混乱。
以色列军方7月31日早间发表声明说,目前正在进行形势评估,国土防御指南没有变化。以色列机场管理局同日早间宣布北部城市哈代拉以北的领空已经关闭。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当天称,他认为中东地区爆发“更大范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目前地区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如果以色列遭到袭击,美国将保卫以色列。
埃及政治分析人士阿卜杜勒-法塔赫·萨努蒂认为,这一事件将加剧加沙武装人员的仇恨心理,从而对当地局势火上浇油,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巴以停火谈判进程。哈马斯的报复行动可能从加沙地带外溢至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甚至特拉维夫。至于伊朗方面,必然会采取报复行动,因为该事件是以色列对其主权、领土和尊严的“攻击”。
局势会如何升级?
巴以局势会否因为这一事件滑向失控?
哈尼亚在哈马斯领导层中属于温和派,比较务实,近期参与关于加沙地带停火的谈判。分析人士解读,他的遇刺身亡将对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停火谈判产生负面影响,地区紧张局势恐怕会进一步升级。
戈伦说,以色列尚未置评哈尼亚遇袭事件,但针对舒库尔和哈尼亚的行动体现了其精准打击黎巴嫩真主党及伊朗军事目标的能力。预计接下来将会有针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和局势在某种程度上的升级,各方应尽快达成停火协议,防止蔓延到全面战争。
戈尔德贝格对新华社记者说,哈尼亚遇袭无疑令当前的紧张局势雪上加霜,但更大规模的战争不会爆发,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方面会在威慑中保持克制。
(据新华社电 记者 王卓伦、胡若愚、黄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