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上山遗址新发现:

1万年前上山先民就能酿酒 为东亚最早

  这是2020年11月13日拍摄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展出的掺杂稻壳的烧土块。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据新华社杭州/洛杉矶12月11日电(记者冯源  谭晶晶)人类酿酒历史悠久,但酒易挥发难保存的特性,使得酿酒技术探源非常困难。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东亚地区最早的酒类酿造证据。相关证据表明,早在1万年前,居住在现中国浙江地区的上山先民就已掌握了酿酒技术。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这项新成果。研究人员介绍,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上山遗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留下大量的石器、陶器等稻作遗存。他们在上山遗址采集了12件不同类型的陶器残片。这些陶器距今已有约1万年历史。

  研究人员提取并研究了陶器内表面的残留物、陶胎中的微体化石以及陶器残片所在文化层中的微体化石。研究发现,陶器残留物中含有大量驯化稻的植硅体,还发现了稻米、薏苡、稗草、小麦族、橡子、百合等植物的淀粉粒,不少淀粉粒表明发酵过程的存在。此外,陶器上还有大量真菌微化石,其中有红曲霉和酵母菌。红曲霉至今仍被用于酿造传统红曲酒。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对比发现,这些真菌只可能在发酵时形成,而非土壤中天然存在并混进远古陶器中。他们还发现,陶器类型与特定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小口罐可能专门用于酿造发酵酒。

  上山遗址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这证明在稻米驯化早期阶段,上山先民已会利用陶器特别是小口罐来酿造以红曲霉为主要糖化剂的稻米曲酒。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健平研究员分析说,上山先民驯化了水稻,这为酿造发酵酒提供了稳定的原料,而全新世早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为真菌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说,稻米酒等酒精饮品可能在仪式性宴飨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特殊功能或许也是推动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广泛种植、利用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城事播报
   第003版:问政海南
   第004版:年终冲刺跑·项目建设
   第005版:年终冲刺跑·项目建设
   第006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07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08版:传承海商精神 新时代再出发——海口商会成立120周年
   第009版:城事播报
   第010版:城事播报
   第011版:国内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南国好彩
   第014版:国际新闻
   第015版:习作
   第016版:广告
百姓“药篮子”怎样升级?
1万年前上山先民就能酿酒 为东亚最早
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