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12月29日讯(记者 王小畅) 绿色,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自带的特色和标签。为了守护这片绿,该公路从设计到建设,严格按照“生态示范路”的要求,坚持生态性、地域性、低干预、低维护的原则,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敏感因素的避让,开辟野生动物生命通道612处,让“公路回归自然”。
12月25日上午,记者驾车行驶在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儋州段,平整的路面减缓了陡峭山势带来的不适,车子翻过一个接一个的山头后,来到松涛水库段,烟雨笼罩下的库区景色,更像一幅水墨画。类似这样的水库景观带还有很多,被建设单位称为“水库风情画廊”。
除了这一景观带,在197公里的新改建段里,还有另外两种景观带,分别被称为“热带风光走廊”和“黎俗文化长廊”。“热带风光走廊”地形平缓,沿途有大量农田与热带植物林,如椰林、槟榔、芒果等。“黎俗文化长廊”则沿途路过乐东、昌江、白沙、琼中、保亭等民族风情旅游区。
记者在通车前走访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多个标段发现,沿途的绿化,如边坡的绿化,几乎跟道路建设进度同步,让这条路更好地融入到了“绿海”里。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在建设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通过新材料泡沫轻质土、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等措施,推进绿色施工、低碳施工、智慧施工,有效抑制扬尘污染,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土地资源占用,累计节省总投资超5亿元。
“本项目涉及保梅岭、番加、五指山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程序复杂,设计基本沿路改造,同时坚持减少大填大挖的原则。”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沿线周边植物种类丰富,有南亚松林、马占相思林、加勒比松林等名贵古树,为保护这些植物,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移植,选择与原古树生长环境类似的移栽环境,在移栽的各道工序中严格控制,保证古树成活率。
此外,该项目沿线周边分布长臂猿、坡鹿、云豹等国家保护动物,为确保动物安全,建设单位设计专门的动物通道,让它们不受交通干扰。
“我们10标项目主线全长约18公里,沿线基本为一级林地及番加自然保护区的受控区,一级林地通常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林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10标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伟刚介绍,项目坚持边施工、边复绿,路修好的同时,绿化带也基本长好了,避免土表裸露。此外,该标段优化施工组织,优先使用现有道路、控制新建施工道路宽度,减少了工程占地和地表开挖。
“我们1标项目的路段,基本是盘山路,地形地貌起伏非常大,所以我们采用泡沫轻质土代替老工艺中的土方填筑。”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1标项目安全总监何鑫介绍,泡沫轻质土具用耐久性好、施工安全、质量好的特点,垂直填筑的优势又避免了作业面的大拆大建,减小了对环境的破坏。
另据记者从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获悉,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计划设置观景台、驿站、停车区共21处。后期观景台和停车区建好后,游客可以更近距离欣赏到昌江、白沙、大广坝等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