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迎宾中学初一(8)班 符语涵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当我看到网上的这则帖子时,我便想到了祥子——那位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中迷茫徘徊的灵魂。老舍先生笔下的他,历经了人生的三起三落。每一个初来北平的人都是一株淳朴、善良的花,而祥子则像是一株无依无靠的蒲公英,扎根在了北平这块“披着羊皮的土地”上。
十八岁那年,他年轻气盛,吃苦耐劳,是一个有着“干倔的劲儿”的劳动青年。他看中了拉车这一行,苦干三年,终于凑足了一百元,给自己买了辆新车。然而,为了多做两块钱的活,他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了壮丁,祥子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后来,祥子从兵队里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来卖,回到北平后继续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买新车。然而,在曹先生家干包月的时候,他辛苦攒来的钱又被孙侦探搜刮骗走了,祥子的希望再次破灭。之后,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了车拉。但好景不长,虎妞难产去世,祥子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又将车卖掉了。从此,祥子自甘堕落,从刚入北平时那个精进向上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为钱混日子的市井无赖。
老舍先生曾在书中写过一句话:“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结果。”祥子的自甘堕落是世俗的压迫所致,身在乱世,心不由己。老舍先生通过刻画祥子这样的角色,以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平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揭露了当时旧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他将当时黑暗的旧中国的一隅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都能珍惜今天在学校读书的生活,满怀希望与热情地去迎接明亮可爱的明天!
小AI点评
这篇读后感深刻剖析了《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轨迹,通过与老舍先生笔下文字的共鸣,展现了祥子由积极向上到自甘堕落的悲剧人生。作者巧妙引用书中原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表达了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文章结构清晰,从祥子的经历引出对旧社会黑暗的揭露,最后以励志之语结尾,呼吁珍惜当下,满怀希望迎接未来,给读者以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