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海口一货车司机:~~~提醒:“统筹保险”≠车险,警惕低价陷阱
~~~海口市发布3宗“3·15”消费维权热点案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一货车司机:

花近万元买到“假车险”

提醒:“统筹保险”≠车险,警惕低价陷阱

  “推销业务时说的是正规车险,结果却是‘统筹保险’!”近日,海口货车司机朱先生向本报反映,其通过电话销售员购买的“车险”实为“统筹保险”,车辆出险后难以理赔。记者发现,这一事件背后,暴露出保险电话销售中的误导宣传、消费者知情权缺失问题。

  南国都市报记者 叶长文

  接到推销电话,买到“假车险”

  2025年3月,海口朱先生接到自称“泰康汽车服务公司代理人”的推销电话,随后互加微信好友,对方承诺所推销保单的理赔流程与正规车险完全相同。急需续保的朱先生未经核实,便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9317.6元保费,随后收到一份电子“保险合同”。

  投保第二天,朱先生的货车需进厂装货,却被告知没有购买正规车险不能进厂。经核实,其此前所购买的保单实为泰康汽车服务公司推出的“交通安全服务单”,合同条款中开头明确“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服务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该“交通安全服务单”实为“统筹保险”,并非正规车险。

  “从头到尾没人提过‘统筹’二字,合同里密密麻麻的小字根本看不懂!”朱师傅说道。

  “统筹保险”与车险有何不同?

  2025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点名“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消费者集中反映的争议点包括:部分销售人员假冒大型保险机构名义,以“统筹保险”混淆正规商业保险概念;出险后理赔流程拖延、拒赔现象频发;合同终止时退保程序复杂、费用扣除不合理。

  海南去年也报道了多起买车险变成车辆“统筹保险”事件,什么是车辆统筹服务?它存在哪些特点和风险?

  所谓的“统筹保险”‌是一种交通安全服务,属于交通运输行业内部的互助行为。车主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缴纳相应的交通安全统筹费,形成统筹资金,以此为参与统筹的车辆提供保障。

  2022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机动车辆安全统筹的风险提示》,明确:“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业务并非保险业务,经营此类业务的机构未依法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许可,不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监管的对象。”

  去年7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监管局官网发布《关于警惕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活动的风险提示》提到,“如需购买保险,消费者应当购买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设有合法营业机构的保险公司产品,应当购买经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或备案的产品,并且应当核实销售人员是否具有合法的展业资格。”

  海南省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统筹保险”本质是行业互助金,无保险资质,一旦公司资金链断裂或拒赔,消费者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消费警示

  三招避开“假车险”陷阱

  一是验明正身:

  通过政府或行业官网查询核实公司资质及保险产品,“未取得金融许可证,不允许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二是警惕低价:

  车险价格与车型、出险记录挂钩,大幅低于市场价的多为骗局。

  三是细读合同:

  正规保单必含“保险合同”“保险公司盖章”及24小时客服电话。

  若已遭遇类似问题,可拨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投诉热线“12378”“12315”消费者维权电话,以及法律咨询援助电话“12348”进行求助。

  值得庆幸的是,朱先生通过投诉,业务员已经将9317.6元保费退回给他。朱先生以自身经历告诉广大司机朋友,“千万不要被低价诱惑,一定要认真看完合同条款,发现被骗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争取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海口一货车司机:~~~提醒:“统筹保险”≠车险,警惕低价陷阱
~~~海口市发布3宗“3·15”消费维权热点案例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时政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城事播报
   第005版:特别关注
   第006版:天天315 我们在行动
   第007版:南国智库·观察
   第008版: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第009版:城事播报
   第010版:问政海南
   第011版:国内新闻
   第012版:国内新闻
   第013版:国际新闻
   第014版:萌新闻
   第015版:萌新闻
   第016版:习作
花近万元买到“假车险”
1元学剪辑视频?有套路!40升油箱加了近50升油?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