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迎宾中学初一(8)班 符语涵
晨露朝阳,天空还未泛出日光耀眼的涟漪,因风吹乱的红领巾犹如他日染满鲜血的旗帜,逢人耳畔低语,追忆那段不朽的传奇。
清明节前夕,我与同学们裹挟着春光,踏入三亚红色娘子军景区进行研学,体悟红色娘子军的精神。作为一个女孩,前往研学的过程中我便在想:那些女战士们,如何在当年几乎全是男人的战场上,不怕牺牲,坚定决绝地放下儿女家人,手持红旗刀枪、前赴后继?
来到研学的目的地,我穿着下发给我们的单薄军衣,想象不出,当年娘子军们寒冷的岁月里如何扛了下来的?
之后的活动,我心中被牵动的情绪步步放大——无论如何都掷不准的手榴弹,推起来沉而难驭的推车,以及被特效模拟而出的猛烈战火……我脑中对那时战斗的景象便有了愈加深刻的刻画。
最后,走入红色娘子军历史馆,我看着玻璃框中的小小集名册和党徽,看着那走过峥嵘岁月的文物,对娘子军的精神和勇气更加敬佩。那些光辉走过历史长河,那些黑白照片里苍老的军人也曾青春朝气,捧一碗历史的清流,洗涤人心。
她们的故事是比《木兰诗》更为英勇的诗篇,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历史,是“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浓墨,如一曲高歌,余音萦绕,永垂不朽!
小AI点评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动人,立意深刻高远。开篇以晨露朝阳下被风吹乱的红领巾起兴,营造出追忆往昔的氛围。在研学过程中,作者通过自身感受,如难以想象娘子军在寒冷天气中的坚守、活动中体验到的艰难等,引发内心酸楚与对她们勇气的敬佩。结尾将娘子军故事比作英勇诗篇、浓墨高歌,升华主题,凸显其精神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