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4月24日讯(记者 易帆 实习生 李英权)4月24日,在海口市东山镇一处豇豆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的架子上藤蔓青翠欲滴,藤蔓上饱满的豆荚修长,一串串垂挂下来,长势喜人。国家大宗蔬菜体系和海南冬季瓜菜体系专家、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陈贻诵仔细察看豇豆的长势情况,“这几个品种在田间试种的表现良好,接下来还要继续研究集成栽培的技术。”
去年以来,省农科院联合海南辉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进行豇豆绿色生产技术试验,主要通过品种、搭架方式、植株调控等栽种技术的集成,探讨豇豆的绿色生产技术。“改用单排架的搭架方式种植后,豇豆光照充足、透气性更好,喷药、引蔓、采摘等操作方便,种植的豇豆品质好,亩产预计不低于7000斤。”基地负责人梁壮介绍道,试验田全程坚持喷洒植物源制剂,营造出害虫“不喜欢”的环境,趋避害虫,且植物源制剂还能提高抗性、减少病害发生,极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陈贻诵介绍,目前进行试验的生产技术有几大亮点,除了采用“植物源制剂驱避”和“单排种植”技术之外,在种植前还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预防豆苗的病害,达到减药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下一步我们还要探索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生产技术,在保障亩产基本产量的同时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陈贻诵说,目前,海南省农科院已经在海口、三亚、澄迈等地进行了生产试验,今后还将继续多年多点试验,技术成熟后进行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