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来时路,七十五载谱新篇。
2025年,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封关运作全面推进之际,《海南日报》迎来创刊75周年华诞。这份与琼岛共成长的报纸,以笔墨为舟、以新闻为桨,既承载着海南人民的共同记忆,也见证着时代发展的壮阔浪潮。连日来,忠实读者、企业伙伴和政府部门纷纷送上真挚祝福。
读者记忆:
结缘半世纪 纸墨浸润人生路
回忆起结缘《海南日报》,读者赵承宁想起了五十多年前的往事。
1970年初,赵承宁工作所在的兵团连队地处深山莽林,在交通闭塞、通信工具落后、缺少人文书籍的情况下,全连仅有的两份《海南日报》成为百余名知青了解外界的窗口、增长知识的媒介,他也是在那时成为常常挑灯夜读的忠实读者之一。
两年后,赵承宁被调到团政治处担任新闻通讯报道员。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多小时阅读学习《海南日报》,从中了解国内外新闻热点,以及该报的宣传导向和报道动态。担任报道员三年期间,他先后向《海南日报》投稿20多篇。从兵团通讯员到宣传战线老兵,赵承宁结识了《海南日报》的许多编辑、记者,以文会友的他们从一篇篇报道中领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真谛。
赵承宁表示,《海南日报》立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宣传的前沿阵地,以高品位的文化传媒视角,新颖的版面设计,以及鲜明的办报特色,给广大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美感。《海南日报》的时事新闻版、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栏目,读者可以足不出户,从尺素之间的文字,知晓世界时政的风波云海。赵承宁对《海南周刊》《文化周刊》这两个栏目情有独钟,他说,这是展示历史人文、地理人文和文学艺术的一扇窗口,虽然刊登的文章篇幅不长,但天地开阔,境界深邃,内容健康,文字简洁优美,往往能让广大读者目注神驰,爱不释手。
“我和《海南日报》五十多年的结缘,使我这一辈子学有所获,受益匪浅。在它创办75周年之际,作为它的忠实读者,我深信它会越办越好,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赵承宁说。
企业礼赞:
并肩同行 共绘自贸港天际线
“能够见证《海南日报》创刊75周年这一历史性时刻,我们深感荣幸。”海航航空集团副总裁、工会主席桂海鸿代表海南航空全体同仁,向这份承载着琼岛记忆、见证着时代巨变的党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
桂海鸿表示,《海南日报》是海南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75年来,《海南日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把握正确导向,为加快自贸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每一篇报道都忠实记录着海南发展的脚印,映照着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与海南共成长,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作为海南本土企业,海南航空与《海南日报》渊源颇深,《海南日报》也一路见证和支持着海南航空的成长,从1993年海航首飞开始,海南航空32 年的成长历程,通过《海南日报》的翔实笔触和生动报道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海南日报》围绕新海航重整三周年、荣膺SKYTRAX全球五星航空公司、国际航线开航等重要里程碑事件,以及运送三沙退伍老兵、运输人体器官与造血干细胞、“万米高空搭产房”等新闻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报道,以权威声量传递企业奋进强音,将新海航的故事传递至社会的每个角落,生动诠释了海南自贸港政策环境下的企业发展之路。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新海航将深入学习《海南日报》的创刊精神,与《海南日报》携手同行、深化合作,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面向两洋航空区域门户枢纽建设,以实干担当践行立足海南、建设海南、回报海南的初心使命,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的服务名片,共绘交通强国和开放海南新篇章。”桂海鸿说。
部门致谢:
舆论尖兵 铸就城市精神坐标
三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春华表示,长期以来,海南日报社大力支持,在三亚设置站点,派出素质较高、业务精强、作风优良的精锐团队驻扎三亚,对三亚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的关注与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海南日报》刊发三亚新闻报道千余条,为三亚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
《海南日报》是三亚发展的推动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宣传报道三亚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全力建设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城市,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挑大梁、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三亚章节的生动实践。如去年用专版推出《野生稻的“芯”动力》《三亚: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等有分量、有深度、影响力强的重点稿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筑牢了思想舆论阵地。
《海南日报》是三亚发展的瞭望者,三亚市委市政府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都能在《海南日报》上及时传播和深入解读。如在今年新春第一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等重要会议中,《海南日报》第一时间发布深度解读稿件,及时准确挖掘亮点、传递信心、凝聚共识,推出《三亚“新春第一会”释放哪些重要信号》《三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锚定一目标、打造一标杆、创建五个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缘何“北拓”》等深度报道,为三亚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海南日报》是三亚建设的支持者。去年一年,《海南日报》用一年的时间跟踪报道了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筹办到盛大举行的全过程,还全方位报道了在三亚举办的历届国际电影节、亚洲种子大会、三亚文博会和崖州文化论坛等。关于运动会,海南日报社更是派出超百人的超强阵容,发布全媒体报道5000余条,总阅读量超5.44亿。
《海南日报》是三亚的正能量故事讲述者,首发报道了三亚12岁女孩马凯琳5年来背残疾同学上学的动人故事,引发各级各类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策划推出的微纪录片《大鱼海棠 145天的重生经历》讲述三亚各界和游客救助搁浅鲸鱼的环保公益故事,牵动广大读者的心。微纪录片《守穗》讲述89岁玉米爷爷在海南度过第58个春节的感人故事,引发读者共鸣。《海南日报》用温暖的笔触、感人的事迹有效对外讲好三亚故事、传播三亚正能量。
《海南日报》是三亚城市形象的传播者,以敏锐的视角和专业的素养,推出有深度有力度的海客谈《亚太游艇之都,三亚凭什么能》、评论《让真诚成为三亚最美城市名片》等稿件,有效对外传播和树立三亚的正面美好形象;《海南日报》是三亚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策划开展的“爱LU 斑马线”文明实践活动,刮起“一座城市、一起文明”的文明新风,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海南日报》为三亚的建设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国都市报记者 姚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