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5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聘会岗位多、匹配难?

看导师教你如何破局

  2025即刻职达全国春季校园招聘会·海口站活动现场。(资料图)

  导师简介:

  熊艳琴,人社部求职能力实训培训师,海南省首批职业导师&金牌职业导师。20多年外资企业、大型民营集团企业、三级医院和产业园区高管工作经验,深悉创新型企业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扫码看视频

  “招聘会岗位上千个,却找不到一个心仪的?”针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求职者在招聘会上遇到的“匹配困境”,海南省金牌职业导师熊艳琴结合多年经验,剖析问题本质并提供破局策略,助力求职者在海量岗位中精准定位。

  熊艳琴指出,招聘会“岗位多、适配少”的现象源于预期错位与能力缺口。预期层面,求职者对薪资、工作环境、企业规模等有一定期待,而心仪企业岗位往往有明确的能力门槛,如学历、证书、经验要求等。能力层面,部分求职者因缺乏目标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如编程、数据分析)或实践经历,导致“心怡岗位够不着,基础岗位不想去”。

  这种情况该如何破局?熊艳琴建议求职者做好“预期管理” 与 “优势切入”。

  □南国都市报记者 韩星

  破局

  用优势敲开职场门

  熊艳琴建议,应届毕业生求职者可将求职目标分为中长期目标(如 5 年内进入行业头部企业)与阶段性目标(如先积累基层岗位经验)。若目标是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可先接受运营岗或助理岗,通过实战积累用户思维、项目协作等能力,再向目标岗位转型。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没有工作经验往往是求职时面临的现实阻碍。对此,熊艳琴建议,应梳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专业证书(如教师资格证、CPA)、特殊经历(如创业、大型项目参与)、技能特长(如多语言能力、设计软件精通),找出自己优势所在。

  求职者和企业的双向匹配,还需要学会“取舍”。对求职者而言,应避免“既要高薪又要轻松”的极端诉求,优先满足岗位与个人成长的核心关联因素(如行业前景、培训体系)。若暂时无法满足目标岗位的全部要求,可通过考证、短期培训(如参加技能训练营)填补缺口,提升竞争力。核心关联因素,把短板补上。

  “我曾经指导过一名职业院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她的求职目标是公立幼儿园,但她在学历方面不占优势。”熊艳琴说,她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经过两次职业规划大赛,这名同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时成功拿到了公立幼儿园的offer。”

  切题

  招聘会如何高效扫岗?

  此外,熊艳琴还分享了招聘会“高效扫岗”技巧。她建议求职者提前通过相关公众号发布的招聘会预热信息,研究参会企业名单,标注与专业、兴趣相关的目标企业,针对性修改简历,如突出匹配岗位的关键词。到达招聘会现场后,主动询问企业招聘负责人关于岗位核心职责、晋升路径、能力要求相关方面的问题,而非仅关注薪资,快速判断是否契合个人规划。在会后对意向企业发送感谢邮件或微信,重申个人优势与岗位匹配点,加深HR印象。

  熊艳琴提醒,求职是递进过程,不必急于一步到位。“择业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通过阶段性积累向理想靠近的过程。”她建议求职者放下“完美主义”包袱,以“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踏入职场,在实践中明确职业方向、提升综合能力。

  招聘会的“热闹”背后,需要求职者用理性与策略“精准掘金”。学会与企业“双向奔赴”,才能在就业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温馨提示

  到哪里寻求职业导师帮助?

  2022年6月以来,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陆续为100余名省职业导师颁发证书。他们结合招聘活动进园区、进高校、进社区,对求职者和招聘者进行双向指导,推动海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助力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互利共赢。

  除了在招聘会上寻求职业导师指点迷津,求职者还可前往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和邦路3号的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职业指导室,工作时间这里有全省上百名职业导师轮流值班,可以线上线下详细回答求职者和招聘者的提问。热线电话0898-65366831。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政经要闻
   第003版:城事播报
   第004版:民生视线
   第005版:问政海南
   第006版:民生视线
   第007版:南国文旅
   第008版:南国文旅
   第009版:南国关注
   第010版:南国关注
   第011版:资讯
   第012版:资讯
   第013版:习作
   第014版:公益广告
   第015版:银发族
   第016版:生活通
看导师教你如何破局
“典”亮美好生活“法”促营商优化